Page 284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84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上,中国共产党开始将环境保护与生产发展结合考 展模式即将发生的变化。随后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
虑,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随后在十五届三中 过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 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促进农业可持续
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提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 发展”,并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
展”,认为“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 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的长远大计”。 对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提出了可持续化和生态化的
要求。
二、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行动
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中,人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第一次共同构成独立篇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基于历史经验的不断 分别从“控制人口增长”、“节约保护资源”、
积累和总结,开始将“生态”与“文明”结合在一 “加强生态建设”等角度制定2001-2005年的发
起思考。2002年11月,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提出, 展规划,而在“节约保护资源”一章中,又首次
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当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 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森林、草原、海
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洋和矿产资源的保护分类做出原则性的规划安
道路”,生态良好已经被认为是文明发展道路的表 排,首次用到“治理环境”这一概念,体现出污
现形式之一。十六大报告还进一步从生态建设的层 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单独制定了国家
面对社会生产和发展方式提出了根本性的转型要 “十五”环保计划,并将其中的主要指标、重点
求,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章节中明确要 任务和政策措施等都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十五”规划。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 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规划,分别在第五
型工业化路子” [11] 。2006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 篇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环境友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提出未来五年的生态建
好型社会的号召。其后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安排,篇幅扩大,内容
上,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进一步细化,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修复
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 自然生态”等安排,要求对待水、能源、土地等自
任务,全会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 然资源的方式以节约为原则,首次对“气候”和
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提出“协 “海洋”资源做出统筹规划。该规划中,全文出现
调发展”思想,要求“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 了13处“生态”+“环境”的概念,“环境保护”
然相和谐”。 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
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式提出始于中共十七大, 子概念,表明了更为宏观的意识层次,体现出“生
当时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态文明建设”的雏形。
提醒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有必要再度提升,加上新 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
中国成立以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绿色发展”
的积累,也具备了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社会 概念,形成“绿色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的条件。于是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明确指出 好型社会”理念,以独立成篇制定“十二五”期间
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中国前进过 的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
程中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之一,因此,“实现全面建 社会等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应当包括“建设生 的评价体系。
态文明”,他还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应当达到的状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
态,即“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经过十七大以来的积累和铺垫,中国的“资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 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
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第一 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12] 等问题的存在约束
次出现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表明了中国的社会发 了国家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出自社会发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