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162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加大对人才工作投入,完善人 化方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对云桂铁路
才考核评价机制,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等一 弥勒市境内68.22千米沿线绿化整治工作;文山壮
系列措施,营造全院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激 族苗族自治州启动以“壮乡通途”为主题的高铁沿
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截至2016年,全院有专业(技 线环境绿化美化工作。
术)人员1…315人,占职工总数的78.66%,其中正 云南省高铁沿线面山绿化工作,一方面切实
高级职称人员19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81人。有全 摸清现状,组织人员对高铁沿线视野所及的1…000
国劳模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 米范围内的绿化现状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研究不同
部级劳模27人。有国突、国贴专家34人,省突、省 类型植被恢复的适宜方式,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
贴专家43人。有3人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3 案,确保绿化成效。按照“树有高度、林有厚度、
人获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称号,引进高端科技人 四季有景”的要求,乔、灌、花搭配、不同树种
才(含海外高层次人才)10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 搭配,突出层次感、立体感,做到“重点部位有亮
才(院士后备人才)2人,国家青年科技创新领军 点、重点路段成精品、整条线路是绿带”,使沪昆
人才1人;2人入选“云岭学者”,9人入选云南产 和云桂高铁云南段成为绿色走廊、景观走廊、旅游
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 走廊。另一方面加大投入,依据生态建设和城乡绿
创新奖,1人获兴滇人才奖;引进8名院士合作设立 化需求,适当拓展绿化宽度,结合退耕还林、面山
院士工作站,院内35名专家获准设立38个专家基层 生态修复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沿线两侧视野区绿
工作站。有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云南省技术创 化,加快推进森林云南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新人才(含后备人才及培养对象)115人、省委联
系专家23人、农业部创新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 【世界级民族文化基因库】
10个,2014年省农科院被授予“第二批高层次人才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李成生),随着
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纳西东巴古籍》《中国贝叶经全集》《彝族毕
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番兴明是云南乃至全国 摩经注释》3个100卷的成功出版,《红河彝族文化
玉米领域有名的领军人物,曾获全国杰出专业人 遗产古籍典藏》20卷、《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
才等多项荣誉,他和团队用智慧、汗水育出20多个 成》100卷编译出版顺利推进,云南省持续30余年
“云瑞”系列玉米杂交品种,在国内外累计推广 的民族古籍抢救保护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全省各级
8…000多万亩,新增产值100多亿元;省农科院花卉 投入此项文化工程的资金超过1亿元。
所所长王继华带领团队持续创新,产出一批标志性 云南省少数民族文献古籍总量达10万余册
成果,获品种权和标准的数量、推广应用均居全国 (件),并有卷帙浩繁的民族口传文献遗产,内容
第一,成果覆盖80%的云南鲜切花种植区。拥有稻 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
作专家陶大云、袁平荣,麦类专家于亚雄、杨木 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
军,马铃薯专家隋启君,油菜专家李根泽,甘蔗专 算、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是云南文化强省建设的重
家张跃彬,生物病毒专家张仲凯,柠檬专家岳建 要基础。为抢救这些珍贵的、濒于消失的文化遗
强,红梨专家舒群,生物技术专家程在全,植保专 产,云南省采取一系列特殊措施:成立专门机构,
家谌爱东等。云南省农业科技领域里的领军人物 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加大投入,使绝大多数民族文
们,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有力地支撑和引领着 献古籍获得整理记载。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198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
示》下发以来,云南省先后成立云南少数民族古
【加快绿化高铁沿线面山】 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胡晓蓉),沪昆和 室、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
云桂高铁云南段沿线面山绿化与高铁建设同步推进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研究所、红河哈尼族
取得积极成效。 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学研究
昆明市制定细化方案,加快推进以昆明南站 院,大理、怒江、临沧、文山、昭通等州(市)
为重点的片区绿化工作,总绿化面积4…770亩;曲 相继成立少数民族研究所和古籍办公室,宁蒗、石
靖市结合实际,制定《曲靖市沪昆客专沿线环境美 林、峨山等县成立相应机构,民族自治地方还成立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