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159
生态文明建设
寨、尼泊尔等多个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近50名农业专 的器械、喷雾大都是中国制造的。由于云南与老
家学者参加培训,学习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 挝、越南、缅甸接壤,种植的农作物高度相似,
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并赴石林、建水 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也非常相似。只有把这一带上
等地的农作物病虫害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研究农作物存在的问题,
两期培训班从前期准备到顺利结业,历时近2 从源头上防治有害生物,这对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
个月。其间,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发动各 十分有利。
种师资力量,精心组织各项培训环节,安排《农业 东南亚南亚国家热量充足、水资源丰富,土
生物多样性与持续病虫害控制》、《园艺经济作物 地肥沃,对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极为有利。
病虫害综合防控》等14门专题讲座,和《分子标记 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热量条件也为农林有害生物
技术》、《东盟国家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症状识别》 的发生、发展和危害创造条件。因此,这些国家
及《东盟国家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病原诊断》等实验 存在有害生物种类多、繁殖和传播速度快、危害
室操作课程,并向各参训学员专题介绍中国在病虫 严重等特点,有些越冬虫源危害的范围也非常广
害防治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使各位学员对主要 泛。要提高东南亚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竞争力,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促进农业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有
此外,为了把教学和云南文化魅力很好结合 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多年
起来,云南农大还组织各位学员到江川、斗南、弥 来,在实地考察和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云南农大开
勒、建水、石林等地的研发中心和农业示范基地进 展大量的跨境农业生产、植保科技研讨、交流和培
行现场教学和实习考察,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这 训活动,迄今成功举办多期与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相
样使参训学员一方面学到农业科技新知识,另一方 关的培训班,为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
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为宣传云 等国家培训学员和培养留学生1…000余人,为促进
南科技、民俗、自然资源的魅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打下良好的
培训均按照学科优势来设计,为学员进行授 基础。
课的每个专题讲座的老师均经过国际学院精挑细 研讨会上,来自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的
选,均为云南省在农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学员陆续登台,以“菲律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
在受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资助的第二 状”“越南北部地区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等专题进
期培训班举办期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云南农大 行讲演。
携手,在昆明举办以“促进农业科技合作,共筑绿
色植保网络”为主题的“一带一路”东盟植物保护 【云南农业大学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
国际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中国和东 验高校】
南亚南亚国家的农业生产和主要农林有害生物的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高艺萌),2016年8
控制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办方就建立“一带一 月初,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名单公布,
路——东盟”植物保护联盟发表昆明宣言,针对中 云南农业大学成为云南省唯一上榜高校。云南农业
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农林业生产的重大植保科学共 大学继2011年至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
性问题,开展联合监测和联合防控的技术研发;力 经验高校、2012年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后在就业
争早日联合建立中国——东南亚南亚国家植保科技 创业工作方面所获的又一国家级殊荣。
合作研究平台和网络,即在昆明建立植保科技研 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评选是在新形势
发中心,为各国科学家提供研究场地、仪器设备 下结合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首次面向全国所有
和交流平台;在东盟各国建立分中心,共同研究 高校开展评选,以总结推广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
解决该区域的农业生产难题,为该区域各国提供 养、创业指导服务及高质量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典型
科技服务。 做法和特色经验。本次评选自2016年2月启动,历
无论是培训班,还是研讨会,虽然形式不 经学校总结、推荐申报、专家初选、社会调查、
一,但都十分重要。东盟国家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很 实地调研等环节的层层筛选,评估决出最终50强高
多来自中国,包括水稻、杂交稻、玉米、马铃薯 校。其中,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
等,还有这些国家使用的农机以及用于植物保护 等学校19所,云南农业大学等省属本科院校25所,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