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161
生态文明建设
源产业;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高 人才流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等一系
原特色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列科技人才相关的突破性政策,优先投入经费保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坚持把循环发展作 障,全面实施“人才+团队+项目+平台”四位一体
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纳入经济、产业政 开放式的人才培引模式,着力优化科技人才的发
策予以支持。出台《云南省节能减排循环发展规 展环境;坚持高端引领,先后启动院士专家工作站
划(2016-2020年)》和《云南省循环经济促进条 建设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团队)专项、科技领军人
例》;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 才(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形成了科技人才
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稳步推进国家和省级循环 计划和专项的递进式实施以及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
发展试点示范。 “精准培养”;坚持科学配置,强化市场科技需求
促进能源节约方面。发挥云南省可再生能源 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坚持培引结合,在培
优势,有序推进水电和新能源建设,降低煤炭消费 养本土人才和团队的同时,聚焦重点产业,瞄准紧
比重,提高油气消费比重,促进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缺急需,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推进引才、引智与引
升级;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加大生态文明宣传 资相结合,带动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科研成果落
力度。 地云南;坚持服务为主的理念,扎实做好在滇“两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全面实施《云 院”院士服务工作,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绿色通道服
南省节约用水条例》和《云南省关于加强节水型社 务和随访服务,积极打造众创空间,推进国家科技
会建设的意见》;全面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领军人才云南创新驱动中心建设,为科技人才创新
和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工作;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 创业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品,加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工业领域水效 截至2016年初,全省有在滇工作的“两院”
“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城镇供水管网节水改 院士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
造,不断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士6人);累计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20名;引进
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落实最严 高端科技人才101名;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
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国土、城建、林业“三规 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540
合一”;加强土地利用的空间管控、市场调节、标 人、出站885人;培育省级创新团队149个;建设院
准控制和考核监管;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 士专家工作站197个。此外,全省有30名人才、3个
动;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严格土地用途管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
制;深入开展土地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完善土 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地市场动态巡查制度,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不
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农科院以人才强院】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陈云芬),云南省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农业科学院着力加强人才工作,农业科技人才辈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季征),“十二五” 出,形成持续创新的源头活水。这些优秀人才在农
以来,云南省深入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 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高效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
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 安全与分析测试等诸多领域持续发力,让云花、云
下,省科技厅围绕“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目 蔗、云油、云茶、云菜、云果、云咖、云药、云
标,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持续增强政 菌、云桑等云南农业“云”品牌声名更响。云南省
策激励,全面推进重大人才工程,科技人才队伍不 农科院年均科技成果转化面积2…000万亩以上,新
断壮大,全省R&D(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每年 增产值18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以高于5%的幅度增长,为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发展。
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贯彻省委、省政府人才工作政策,省农科院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人才强院”,着力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成为
的重要作用,全省科技人才工作坚持改革创新,省 全省农业科研人才的“聚集洼地”和云南高原特色
科技厅把科技人才工作放在科技事业优先发展的位 农业的“创新源头”。“扩大总量,优化结构,高
置,制定出台涉及科技人才工程、科研平台建设、 端引领”为该院人才工作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院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