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59

人物志


            起义部队汇合战斗,十一月被降清的杨树森等诱杀。



                                                        孙家祥



                 孙家祥(1850~1910),字云五,清威宁州人。自幼天资聪颖,后中秀才和武举,先后任云
            南通海、蒙自县令。孙家祥自蒙自县离任回乡后,热心于桑梓文化教育事业。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捐资创办威宁第一初等学堂,继捐白银1.28万两建高级小学。宣统元年(1909),捐

            资办威宁第二初等学堂,并在书院路建图书馆1所,购置图书供民众阅览。家祥热心公益事业,
            出资购买大批粮食储备于城隍庙,名曰“丰备义仓”,作灾年赈济之用;在黑神庙前修建3间瓦

            房(旧称花子院),收容沿街乞食的残疾人及孤寡老人,按月发给粮食;建育婴堂,收养遗弃
            女婴;设禁烟局,戒禁鸦片;购松子8石,雇人遍种威宁城郊荒山,使威宁城青山环抱,林木葱

            茏。二年(1910)正月十九日病故。



                                               二 近现代人物





                                                        路朝霖



                 路朝霖(1842~1920),字覃权,号访岩,又作访崖,清末毕节德沟山庄人。同治八年
            (1869)补行咸丰九年(1859)、十一年(1861)、同治元年(1862)三科举人。光绪二年
            (1876)恩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曾任四川东乡、万县、奉节知县,擢道员,河南

            总厘局护理,升河南按察使,巡视河南,赏戴花翎,诰赠中议大夫、中宪大夫。1912年,清廷
            灭亡,遂隐居河南开封府。

                 路朝霖初秉庭训,一生笃志于学,穷览经书,且清正廉洁,品行端正,为光绪帝之师。光
            绪帝曾赐与“一门五进士,天子是门生”之匾予以夸赞。路朝霖精于传统国学,博雅有声,琴
            棋书画,样样皆能,尤工古诗文辞,为清末国学大师,是清末“三美”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

                 路朝霖的诗很富激情,或赏景,或观物,或聚会,往往思潮奔涌,一旦提笔,便有一发而
            不可收之势。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韩承铎著录略云:“《红鹅馆诗钞》二卷(退

            耕堂印本),其诗颓放激爽。是编亦为徐世昌撮编,为诗二卷,古近体都百余首。朝霖初秉庭
            训,博雅有声。同治间曾文正(曾国藩)驻军周家口,朝霖作排律五十首,投谒军门,文正亟

            赏之,见求《阙斋日记》其诗并在是编中,盖早年之作业。卷首有徐世昌,谓其晚年诗与少年
            诗不同,境愈戚,诗愈工,自其诗之情怀牢落,笔墨激放,故非矫枉之言矣。”

                 路朝霖一生作诗较多,去世后,遗诗由其妻侄徐世昌精选整理成集二卷,出版流传,集名
            为《红鹅馆诗钞》,徐世昌亲自为之作序。在《清诗汇》(卷171)中,路朝霖的诗被载入5
            首:《万岁峰》《早春有怀燕京》《巴东》《八月廿三日偕徐性臣重游慈仁寺》《范忠贞公铜



                                                                                                           3817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