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87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199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黔西宋家沟花坟 位于金坡乡宋家沟。碑已毁,坟上石雕图案可见咸丰三年字样,墓主系
一位满族妇女。墓石上精雕细刻各种人物图案、鸟兽虫鱼、日月星辰,故称花坟。花坟占地318
平方米,分两层台。第一台高出地面约1米,条石砌成,占地265平方米。第二层为坟台,占地
51平方米。墓为规整青石砌就,圆形,周长12.5米,高1.84米。墓壁由3层弧形条石砌成,每层
条石12块,每块条石有浮雕两幅,条石共计36块、浮雕72幅,雕刻跳花盛会、元宵舞龙、花灯
歌舞、百姓观灯、杂技表演、战士凯旋图,场景逼真、形象生动。
毕节土目苏氏墓石刻 位于毕节县团结乡大渡镰刀弯左家村,当地人称二十四孝坟。为彝
族土目苏氏为其母苏安氏所筑茔墓,占地156平方米。坟前立彝、汉文碑各一方,毁于20世纪
60年代。从尚存的彝文碑残段上知其墓为乾隆年间所建。石刻随墓砌包成圆形,周长12米,
高1.7米,由12块高0.97米、宽0.65米的人物浮雕墓石和12块高0.97米、宽0.31米的花鸟浮雕
墓石组成。花鸟浮雕石刻正中琢12根花草、如意图案浮雕石柱。石刻置于0.38米高的须弥座
上。人物浮雕石刻内容为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每块墓石分上下两部分各刻一孝子故事,有朱寿
昌寻母、杨香打虎、吴猛喂虫、王祥卧冰、大舜耕田、蔡顺采桑、唐氏奉乳、董永卖身、文帝
养母、王裒跪墓、郭巨埋儿、丁阑刻木、孟宗哭竹、老菜子乐双亲、江苇背母逃难、黄庭坚奉
母、曾参打柴养母等。花鸟浮雕有宝相牡丹、出水芙蓉、金葵向日、玉鼠偷桃、鱼跃龙门、鸟
飞南山等图案。
毕节土目李氏墓碑刻 又叫官家坟石刻。位于毕节县团结乡青杠林湾溪,清乾隆五十二年
(1787)筑,为彝族土目李氏郗与夫人安氏合葬墓。坐南向北,占地150余平方米,立石雕碑楼
一座,三碑四柱五楼重檐歇山顶结构,牌楼上浮雕各类人物、花草、禽兽等图案,雕工精湛,
毁于1966年。牌楼后设有三级拜台,每级长10米,宽3米,现仅存最上边一级。拜台前有高0.25
米、宽0.3米两层供台,作焚香、烧纸、置供品之用。碑为五碑五帽,中碑高2米,宽0.51米,
镌墓主名讳,立碑年月及子孙名字;次碑高1.6米,宽0.48米,均为整体浮雕,左次两碑一为金
童,一为文臣;右次两碑一为玉女,一为武将。檐下坊上,际间镌仙鹿衔枝、如意葫芦等各种
卷草纹饰。中碑柱宽0.16米,上镌阴刻楷书对联“金鞍岑秀排天鸟,木笔峰高拥贵人”,书法细
腻。墓两侧各有4块高宽约为0.85米、呈正方形的整体浮雕,各镌牛郎织女、山伯英台、柳毅传
书等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人物造型生动,呼之欲出,雕刻精湛绝伦。墓左右各立一方碑记,左
侧汉文碑已毁,右侧彝文碑尚存,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刻彝文千字。
毕节邹家坟石刻 位于毕节县龙场镇营黄金,清咸丰十一年(1861)筑。由围墙、碑刻、
茔墓、照壁等组成,占地约80平方米。顺五级宽0.66米、高0.3米的石阶而上,便是石刻正门,
门宽1.1米,两边各有一个纵形抱鼓,上镌卷草花纹,正对大门,即是高达5.4米,宽4.45米的
碑刻。青石碑,三碑四柱五帽重檐歇山,高大雄伟,肃穆壮观。次间两碑侧各镂雕一只悬羊,
羊角呈佛手状,上托石抱鼓,抱鼓面镌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等历史人物图案。抱鼓上为
狮子戏球石雕,形象威猛矫健,雄风凛凛,两狮旁各有一人手持扇子或令牌持引。碑顺檐往下
布满各种图案浮雕,多为战争或招亲图案,连起来即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传说,叙述薛丁山和樊
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