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83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洪武十四年(1381),征南将军傅友德受明太祖朱元璋命,率步骑30万进攻云南途中,路过此
地,命石工削平石崖4丈余,镌“威服仁怀”4字于岩上。
金沙岩孔观音洞造像 位于岩孔镇观音洞。洞前观音庙,早毁,仅存遗址。洞内西面崖壁
上自北而南依次镌释迦牟尼、观音、文殊佛像。佛像距地表约3.8米,各占约0.6平方米。三像构
图严谨,线条流畅,现状较好。
织金东山摩崖 位于城东隅。摩崖16处,计横幅3处,直幅13处。其中4处摩崖为打拳洞、
佩剑披云、出岫云蒸、织金平市米店纪念碑。打拳洞,在山顶南侧打拳洞顶上,横幅、阴刻,
长1.5米,宽0.6米,从左至右书“打拳洞”3字,无题款;佩剑披云,在东山顶部慈云洞右侧岩
壁上,横幅,阴刻,长4.6米,宽1.25米,从右到左书“佩剑披云”4字,题款同治乙丑秋,为
同治乙丑年(1865)军门赵达庵驻军平远时题书;出岫云蒸,在慈云洞右下侧岩璧上,横幅,
阴刻,长3.2米、宽1.3米,从右至左书“出岫云蒸”4字,上款题“辛巳仲春”,下款落“息烽
王佐题”;平市米店纪念碑,在东山东南50米处龙王庙右侧石壁上,高1.3米,宽0.65米,碑文
记述民国22年(1933)织金县城绅士集资买来救济灾荒事。碑文原文:“民国22年夏,吾织大
荒,斗米20元,邑民之饥饿毙命者指不胜屈。孟子所谓有饿殍,亦其时矣。溯厥由来,实缘去
秋雨阳不调,收成欠薄;今春冰雹为灾,小春尽毁,有以致之。加以股匪劫城,影响所及。纵
□黄金,无处购买。本邑□□目睹以骇,遂倡议捐资采购米粮,减价零售,以抑市价。同人等
趋而和之,更集巨款,扩大规模,定其名平市米店。凡邑中贫民之诣店购买者,无不有以应
之。计自五月初间开幕,至八月下旬终止,历四阅月。虽不敢言救济,亦不可谓为徒劳。兹际
新谷登场,鱼众之象呈于目前,差幸同人等少数之能力,始终其事,堪慰初衷。爰述颠末,以
志不忘,中华民国癸酉秋八月同人等识。”
织金鱼山摩崖 位于城东北隅。摩崖5处,其中2处为:1.江山胜 ,在鱼山南岩壁上,高
1.70米,宽0.73米,直书阴刻,上下无题款。2.陈判长东汉去思碑,在鱼山东南山脚岩壁上,高
1.4米,宽0.78米,楷书阴刻。正中书“陈判长东汉去思碑”8字,左右书中楷序文:“公四川
温江人也,于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到织任判长职,于二十四年七月卸任。在这一年当中,判案千
余,杀匪数百,不近土劣,不贿分文。斯时也,我省军阀主政,土劣贪污横行,无不以金钱为
转移。惟公出污泥不染,实我织民元以来未有之好官,亦可为后来之模范。吾辈等目睹始终,
特勒石以纪之。织金民众制。”
织金圭峰摩崖 位于城内,山上建筑物4处,摩崖石刻43处,高30余米,占地近2500平方
米。1966~1976年期间,山上亭台楼阁尽毁,摩崖亦被全部凿毁,现存数处依稀可见其轮廓。
1.畏于民岩,在峰南石笏西壁,高1.8米,宽0.66米,真书阴刻,上下题款已难辨认。2.开天图
画,在圭峰石笏北壁,高1.2米,宽0.55米,隶书阴刻。上下题款已无从辨识。3.真乐地,在圭峰
石笏西壁,高0.8米,宽0.32米,行书阴刻。4.雨后青光,在第一重山峰正东岩壁上,就岩面从右
至左横书阴刻,为同治十三年(1874)知州钱壎书题。5.渐入佳境,在圭峰东边上山石梯旁一小
石包上,分为二行直书,第一行书“渐入佳”3字,第二行书“境”字。题款已剥蚀无法辨认。
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