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71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贴100元。威宁县由县委宣传部筹集资金,每放映1场电影,补助50元。是年,全地区农村电
            影放映4426场。2005年,全地区放映单位在农村放映4452场。2007年2月15日~6月30日,

            在全地区开展国产新片进农村公益放映活动,开展优秀国产影片“金秋展映月”活动及第八
            届农民电影节电影放映活动。是年,全地区各级放映单位共放映电影近2万场,其中地区电

            影公司放映1800场。至2008年,全地区农村电影放映共获国家资助胶片电影放机79套,发
            电机25台,电影流动放映车4辆,16毫米电影拷贝285个,另有私人出资购置数字电影放映

            机40套。是年,区内共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100余支。是年初,毕节地区文化局行文同意地
            区电影公司组建股份制禾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毕节地区农村电
            影放映工程。是年3月,地区文化局下达2008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公益性放映活动放映任务

            2万场,分别为:织金县电影公司2800场,毕节、金沙县电影公司各2500场,威宁县电影公
            司2200场,地区和大方、黔西、赫章、纳雍县电影公司各2000场;地区禾盛农村数字电影放

            映,1800场。放映补贴为:每场由中央补贴80元,省补贴7元。全地区共获兑现补贴经费433
            万余元。在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城市电影院线。2010年,引资
            500万元建设“星空电影城”毕节店,全年上映中外电影165部,放映5831场,观众7.5万人

            次。2011年,全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72万场,观众1052万人次。



                                             第七节 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沿革 1978年后,文化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形成包括演出市场、电

            影市场、娱乐市场、书刊市场、音像市场、艺术品市场、业余艺术培训市场和印刷出版市场等
            多门类组成的文化市场体系。至1997年,全地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户)1385家,其中卡
            拉OK舞厅270家,台球126家,电子游戏机室174家,音像制品零售或出租260家,录像放映256

            家,音像制品发行3家,复印、打字、装潢131家,印刷厂23家,书刊经营78家,其他64家。
            2003年,全地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户)1268家,其中毕节市473家,大方县108家,黔西

            县130家,金沙县156家,织金县158家,纳雍县79家,威宁县81家,赫章县83家。2004~2007
            年,全地区各类文化经营户分别为1060家、879家、1054家、998家。2008年,全地区共有各类
            文化经营户920家,其中毕节市302家,大方县82家,黔西县100家,金沙县97家,织金县81家,

            纳雍县95家,威宁县68家,赫章县107家。
                 文化稽查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步发展和繁荣,一些稗莠甚至毒草也乘机

            滋生蔓长,扰乱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各类文化经营活动中,亦有违法甚至犯罪活动出现。
            1989年12月1日,毕节地区编制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指示,行

            文同意地区文化局设立社会文化管理科和新闻出版科,两块牌子、一套人员,事业编制8人;
            同意建立地区文化市场管理稽查队,为事业单位,定编10名。地区文化市场稽查队负责本辖区
            文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指导,查处违规经营单位和经营活动,培育和促进文化市场有序发



                                                                                                           320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