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6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元,同时欠片租26.2万元。1995年10月,公司经营无法维持,遂以中山路办公楼作资金投入,与
地区利民开发总公司签订联合经营协议书,进行开发经营。11月,地区电影公司迁出中山路办
公大楼,借人民剧场两间房屋作办公用房。至2008年,地区电影公司有职工12人,退休职工15
人,退休职工全部由社保管理。
(2)县电影公司。1959年起,各县先后建立电影管理站。1980年,国家改革国营电影发行
放映企业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省、县三级所有、四级管理体制,各县电影管理站改为县电影
发行放映公司,为独立核算单位。各县电影公司贯彻执行电影工作方针政策,拟订并实施本县
电影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本县各类放映单位完成电影发行放映业务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负责
县内16毫米、8.75毫米放映单位影片发行、放映技术、影片宣传和人员管理。20世纪80年代,各
县电影公司发行放映业务蒸蒸日上。1981年,织金县电影公司放映发行电影总收入26.81万元,
实现利润3.98万元;1982年,共放映1.01万余场,观众530余万人次,放映发行收入共3490.9万
元,实现利润6.7万元。1982年,金沙县电影公司放映1.26万场,观众788.2万余人次,发行放映
收入共163.03万元,实现利润8.02万元。1992年后,全地区电影事业逐渐凋敝,各县电影公司逐
渐陷于困境。至2003年,全地区8县市电影公司均为危困企业,除织金县电影公司外,其余7县
市电影发行放映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职工工资无法保障,在册363人,除离退休137人、
在岗98人外,其余128人或靠承包经营电影公司房产维持生计,或自谋生路。
2.电影院。(1)毕节县电影院。1954年10月,投资2.45亿元(旧币)、面积1380平方米、
912个座位的毕节县电影院建成开业。时为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的一家县影院。
1978年放映2481场,每天平均放映6场;1992年放映2478场,观众130余万人次。是年,省电影
公司、省财政厅、毕节县计委批准翻新改建毕节电影院,总投资140万元,1993年4月竣工交付
使用,总建筑2550平方米,门面为6层楼房。1995年停业,撤除观众厅座位,承包给私人转行
经营。
(2)大方县电影院。1958年建立,借县人委礼堂作放映场地。1981年,大方县财政投资50
余万元,新建大方县影剧院,1983年竣工交付使用。建筑3300平方米,其中观众厅800平方米,
安放铁制靠椅1050个。1983年,放映2210场,观众近150万人次。90年代后,放映场次逐渐减
少,1997年后,有零星放映。
(3)黔西县电影院。1958年春,黔西县人委决定发行福利建设无息公债并发动县机关、企
事业单位职工、学校师生、街道居民义务挖土方,在大府坝修建影剧院。1959年竣工使用,建
筑面积1400平方米,观众厅坐席1134个。1992年改为商场,转行经营。1985年,投资80万元新
建东山影剧院,观众厅800平方米,坐席1200个。2007年,黔西县政府拨款100多万元,装修东
山影剧院。
(4)织金县电影院。1958年10月1日建立,先后借一、四小操场售票放广场电影。1959年
3月,人民剧场竣工,转为室内放映。1988年,贵州省电影公司拨款8万元,织金县财政拨款12
万元,织金县电影公司自筹12.99万元,贷款10万元,共计投资42.99万元建成织金新影院,座席
1013个。1981年放映1651场,观众123万人次。1982年,放映1992场,每天平均放映5.45场。90
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