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65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1.33万余平方米,阅览座位1156席,具备现代化功能齐全400座国际学术报告厅,有藏书近51万
册,期刊700余种,生均拥有图书85.4册。内容包括领袖著作、哲学、法律法规、社会科学、自
然科学等图书;有包括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人大复印报刊数据电子光盘,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光盘,《四库全书》电子光盘等电子文献近千种。图书馆通过图书借
阅,报刊阅览、信息咨询、电子文献阅览、网上信息检索、定题服务、跟踪服务、宣传报道、
指导阅读等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履行其教育职能和服务管理职能。图书馆现每周开馆72
小时,年借阅书刊10多万册次,接待读者20多万人次。2011年,中央财政拨款300万元用于数字
图书馆资源与共享平台建设。
第六节 电影放映
一 民国时期的电影放映
放映电影始于民国20年(1931)。是年,大定刘云绩购美国产百代牌电影放映机1部、上海
产小型发电机1台,在大定城内江西会馆、两湖会馆、黑神庙设露天放映点,售票放映国内外产
无声影片。民国30年(1941),因亏损停映。民国24年(1935),一外地人在织金县城放映过一
场无声电影《人猿泰山》。民国27年(1938),外籍人王寿山租用毕节城内四川会馆开设大中电
影院放映,不到一年即停业。民国29年(1940)夏,由毕节电报局局长牵头,合股在湖南会馆开
设新华电影院,放映电影,不到半年即停业。是年,驻威宁的中国航空公司,在威宁放映过2场电
影。民国30年(1941)初,贵阳电影从业者兰克安与毕节县刘仙池会同永岸盐业公司经理刘熙乙
在湖南会馆开设毕节大戏院,放映电影,后因亏损而停业。民国31年(1942),贵州省教育厅电
影巡回放映施教车在毕节县城大校场放映有声片《民族万岁》。民国32年(1943),大定县羊场
坝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在厂内放映有声电影,民国37年(1948)停映。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电影事业
电影发行放映机构 1.电影公司。(1)毕节地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其前身为1957年9月成
立的毕节专区电影管理站。成立初在行署礼堂前楼办公。1964年11月,更名为毕节专区电影发
行放映公司。1965年,迁人民剧场前楼办公。1975年,投资14.1万元建成中山路办公楼,迁至新
楼办公。1980年,电影发行放映实行中央、省、县三级所有、四级管理体制,毕节地区电影公
司改为贵州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毕节分公司,为省电影公司派出机构。1993年,省将毕节地区
电影分公司下放给毕节地区管理。是年10月,贵州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毕节分公司更名为毕节
地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归属毕节地区文化局领导,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经济实
体。1994年,公司清查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收回资金7万余元,尚有应收款24.3万
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