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6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年,毕节市有乡镇图书室40余个,计有藏书4万余册,阅览5万余人次。
(2)农家书屋建设。2007年,毕节地区建成32个农家书屋示范点。2008年,完成贵州省新
闻出版局下达的300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图书及有关设备配置到位,正式投入使用。2009年,
争取到708个农家书屋建设点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立项,至此,全地区共获国家新闻出版总
署批准建设农家书屋1040个,总投资2080万元。2011年,全区新建农家书屋1715个,数字农家
书屋50个,数字图书进农家30户。是年,地区文化局组织开展农家书屋阅读演讲活动。
6.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7年,境内开始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要内容
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步骤地整合戏剧、音乐、图书等文化艺术资源,通过互联网、卫星
传输等形式,为城乡基层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优秀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体系为:省图书馆建立中心,地(州、市)级图书馆建
立分中心,县(市)级图书馆建立支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基层服务点,行政村配
备部分设备。县(市)级支中心由中央配备68万元的设备(中央财政补助80%,地方财政配套
20%),同时,当地政府匹配9万元作维护费;乡(镇)服务点由中央配送并安装价值3.8万元
的设备,地方无偿提供场地;行政村配置0.5万元的设备(中央财政补助80%,地方财政补助
20%)。2008年,境内建成威宁、毕节、大方3个县(市)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其
中威宁县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2009年,全地区3694个行政村的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设备全部配置到位,安装完毕,投入使用,总投资1800多万元。2010年,全地区建成4
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55个乡(镇)及1个城市社区基层服务点。2011年,建成
70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7.学校及单位图书馆(室)。各职业院校均有图书馆;各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均有图书室;
少数中学有图书馆;各乡镇中心小学亦有图书室;一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亦建有藏书规
模不等的图书室。在学校及单位图书馆中,以毕节学院图书馆规模最大。毕节学院图书馆的前
身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1984年建立。是年,省地财政共投资138万元新建2600平方
米图书馆,内设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阅览部、信息咨询部、技术服务部。每年购书
费均在5万元以上。学校图书馆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数据的采集
和补充。通过读者信息回馈,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对文献数据的使用意见,采用预订、邮购、参
加书展等形式补充馆藏书刊,1997年,藏书18.5万册,报纸合订本6000多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10.5万册。除收藏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载体外,还收藏视听类数据《四库全书》缩微胶卷574盒以
及其他光盘数据等非印刷型文献载体,形成较为完整的藏书体系。2000年后,图书馆拥有惠普
服务器、联想、方正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购置清华同方学术期刊(CNKI)8个专题的全文数
据库,创建起图书网站,实现互联网上信息数据查询。2004年,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和毕节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建成毕节学院图书馆。是年,图书馆引进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GDIS XP V2.1)实现书目数据自动化;2006年后建设成曙光集群服务器系统,13TB IP—SAN
存储系统、270台计算机的多功能电子阅览室,各藏借阅室和门厅均安装检索终端,学院师生可
通过网络检查查看相关文献信息资源。2007年2月,毕节学院现代化的新图书馆投入使用。馆舍
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