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171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第七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境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项目申报工作。普查范围为:口述文学(民间故
            事、民间长诗、民间史诗、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神话);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

            蹈、民间美术、民间戏曲、民间游艺、民间体育和竞技);民间工艺技能(器械制作工艺、
            金属工艺、陶瓷工艺、木作工艺、漆器工艺、织染工艺、造字工艺、酿造炮制工艺、饮食工

            艺);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与上述表现形式有关的文化空间
            (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其
            他需要保护的对象。通过历年普查和申报工作,至2008年,全地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项目6项,省级保护项目17项,县级保护项目191项。2011年,全地区增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项目12项。


            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威宁自治县彝族古傩舞“撮泰吉”,纳雍县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大方县漆器传统制作

            工艺,纳雍县箐苗服饰,赫章县彝族“铃铛舞”,彝族火把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黔西县素朴金钱棍,黔西县文琴戏,黔西县花灯戏,黔西化屋苗族文化空间,织金县苗族
            射弩,织金县砂陶制作工艺,威宁自治县彝族擀毡制作工艺,威宁自治县彝族酒礼舞,威宁县

            四桐鼓舞,金沙县烟火,金沙县薅秧歌,金沙县仡佬族吃新节,赫章县苗族大迁徙舞,赫章县
            彝族年,纳雍县划筷奠祖苗俗,毕节大屯三官寨彝族祭祀,彝族咪古。


                                       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毕节市(12项)

                 大屯乡三官寨彝族衣角舞,大屯乡三官寨彝族撒麻舞,阿市乡苗族扁担舞,燕子口镇苗族世
            界标准语言,大屯乡大河口彝族喜调唢呐,普宜镇乐都唢呐,燕子口镇大南山苗族祭祀,阴底乡

            彝族送水神活动,苗族解簸箕祭祀,八寨苗族采花节,苗族艺坡节,苗族刺绣、蜡染工艺。







                                                                                                           310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