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115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带领武工队员及杨箐20多个民兵,深夜抵达老鹰洞,秘密包围洞口,同时将匪情电告军分区。
军分区司令员侯国祥立即率领一个排,于次日上午11时赶到老鹰洞,亲自指挥战斗。老鹰洞地
形险恶,洞口离地十余丈高,下面是河,四周悬崖峭壁,部队很难接近。司令员侯国祥经过周
密计划,决定从上往下打,并抽出有战斗经验的班、排长和武工队员,组成4个爆破组。爆破
组人员每人腰上系一根绳子,手拿捆有炸药包的树丫,将绳拴在树上,把人吊在洞边,再把炸
药包丢进洞内。第一次未爆炸,接着丢第二次爆炸成功。洞内浓烟滚滚,隐蔽在洞口两侧的部
队,趁着浓烟迅速冲进洞内,当场击死、击伤匪徒各1人,活捉匪首周光辉、周光汉。周训田因
未在洞内,获悉后便化名逃往云南镇雄,9月底被杨箐民兵周光春、刘世民跟踪到镇雄将其抓
获。周祖刚化名逃到赫章、镇雄、宜宾等地,后窜回杨家湾永安隐藏,次年3月15日被武工队捕
获。至此,猖狂一时的“四周”匪全被歼灭。
毕节普宜合围战遗址 位于普宜戛拉山一带。1950年2月27日,人民解放军毕节军分区为
了消灭盘踞在毕节、大方、金沙三县交界戛拉山一带股匪,决定以普宜为中心,抽调军分区特
务一、三连,侦察连、通讯连各一部和一四○团一部以及林口、燕子口、清水铺、小吉场、普
宜、龙场营等区、乡武装,组成合围队伍进行围剿。3月1日,合围队伍按预定部署,分别进至
县境普宜、小吉场、大屯和大方县的瓢儿井、大石板以及金沙县的龙平场,开展围歼战。此
次合围战持续7天,共歼匪首单少武、曾代辉、潘荣之、杨永泉、沈西背、沈西武及匪徒250余
人,缴获大炮1门、轻机枪2挺、步枪39支,刺刀14把、炮弹14发、各种枪弹1120余发、火枪2
支、马5匹、牛2头、羊5只。
毕节罩子山剿匪遗址 位于毕节生机镇罩子山一带。1950年5月20日,毕节军分区剿匪部
队在对坡石梁子围歼匪首蒋有来后,次日又兵分两路,围歼盘踞在生机罩子山一带的土匪李保
和,击毙匪大队长王中祥及匪徒10余人,俘匪2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匪首李保
和只身逃到燕子口罗家坪隐藏。11月21日,被军分区公安武装和民兵围困于黄窑洞,李匪畏罪
跳岩自杀。
毕节烈士陵园 位于毕节城区大新桥凤凰山(又叫红军山)麓,倒天河西岸的苍松翠柏之
间,占地约1200余亩。陵园依山傍水,景色迤逦。1956年始建,1958年竖立革命烈士纪念碑。
1985年至198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毕节50周年,省、地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规划
建设。1987年,被列为省级历史纪念地。2001年4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
纪念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7月,陵园前期维护、修葺工程竣
工。2010年3月,毕节市(县级)投资470万元,再次对陵园进行改造和完善相关设施。5月,又
继续投资约100万元修建烈士陈列馆,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展区300平方米,3个展厅,当年对
烈士遗物、用品、图片、资料等进行陈列并向社会开放。
陵园依山就势,逐级抬高,呈四级台地。沿着170余级石阶而上,即到陵园高大巍峨的龙门
牌坊。坊高6米,宽4.7米,横额正面题 “烈士千古”,背面题 “浩气长存”。再沿阶梯而上,
即为高达12米的烈士纪念碑。碑青石质,重檐歇山式,攒尖宝顶,须弥座。正面阴刻仿宋体
“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重檐下四方浮雕五角星及姿态各异的象征和平的吉祥鸟——鸽
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