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231
第二十篇 经济综合管理
召开会议安排全省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会后,毕节地区国土局成立土地资源调查技术指导
组,组织开展全地区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是年12月,各县按规定提交数据、图件和文字成
果。2002年12月27日,省、地按规定标准,联合组织验收,大方县、毕节市、威宁县、纳雍县
达优秀,赫章县、织金县达良好,金沙县、黔西县为合格。2001年2月,地区汇总工作结束,产
生以下主要成果:(1)地区及县、乡级分集体、国有的坡耕地调查汇总表,(2)地区及县、
乡级耕地相关人口、经济状况调查表,(3)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别统计的流域坡耕地调查统
计表,(4)按国土资源部编制的软件程序制作的坡耕地调查汇总软盘,(5)毕节地区坡耕地
调查评价报告。在714.79万亩坡耕地中,属长江流域的674.9万亩,占94.4%,属珠江流域的39.88
万亩,占5.6%;属固有的1.47万亩,占0.2%,属集体的713.32万亩,占99.8%。全地区坡耕地分
宜耕和不宜耕两种:不宜耕坡耕地299.38万亩,其中15~25°的36.26万亩,25~35°的184.44万
亩,大于35°的77.68万亩。
2.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000年6月中旬~12月27日,全地区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县级调查。
2001年2月15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地区汇总。经查,全地区耕地后备资源15.07万亩,其中属
集体的14.65万亩,属国有的4231.9亩;按类型划分,可开垦土地12.74万亩,可复垦土地2.32万
亩:按片面积分,大于500亩的省级耕地后备资源项目63个,大于100亩的地区级项目140个,小
于100亩的县级项目153个。其主要项目有:(1)碧脚、长征耕地后备资源项目。在大方县猫场
镇2361.1亩,其中国有土地540.2亩,集体土地1820.9亩;可开垦荒草地113.8亩,其余为可开垦
未利用土地。坡度小于25°,平均15°左右,土层平均厚度约60厘米,石砾含量约15%,开发
后可减到8%。(2)播东项目。在毕节市放珠乡,601.2亩,为集体所有的可开垦未利用土地。
自然坡度低于25°,土层平均厚度1.2米,砾石含量15%左右。开发后种植培育3~5年,可达中
上等田土水平。(3)东山项目。在毕节市清水铺,2189.2亩,集体所有可开垦未利用土地,自
然坡度20°,土层厚0.7米,砾石含量低于15%,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4)塘坝项目。在
纳雍县乐治镇,1100亩,集体所有。其中受灾无法耕种580亩,常年淹没520亩。自然坡度小于2
度,土层厚度大于50厘米,石砾含量小于15%,温度和积温条件能满足作物生长。
毕节地区地、县级耕地后备资源项目统计表
单位:亩
合计 毕节市 大方县 黔西县 金沙县 织金县 纳雍县 威宁县 赫章县
项目数 140 22 61 12 16 3 7 10 9
地级
面 积 34752.2 5695.1 14065.7 2782.3 5102.1 1025.3 2186.4 1733.7 2161.6
项目数 153 57 35 10 15 10 5 19 4
县级
面 积 74338.19 12881 58541.1 495.29 465.4 589.7 168.6 957.7 239.4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