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543

第十六篇  旅游业


            在蘸水里,更为可口。
                 竹荪汤 用竹荪加入鸡肉汤或猪肉汤即成竹荪汤或竹荪圆子汤,是织金、纳雍招待客人一

            道美味佳肴。
                 纳雍火把鱼 武佐河产细鳞鱼,肉肥味美。制火把鱼时,先选1~2两重的小鱼去掉肠肚,

            用长20厘米左右竹签穿连成串,置于青杠柴上烘烤直至烤熟黄为止。风干后,将鱼从串上逐一
            取下,骨、肉分别剔出,用沸菜油将鱼骨炸脆作干盘用,鱼肉用猪油、植物油混合和盐、味

            精、姜、葱蒜、红油辣椒、鱼香菜等入锅内炒至适时,铲出即可食用,味道鲜美。
                 猪米肠 产自纳雍县彝族人家。入冬后取猪细肠洗净漂白,将淘净糯米盛入簸箕或盆内,
            与肥瘦相宜猪肉末、猪血、食盐、香料面拌匀,装入肠内,捏紧用线每隔5~6寸扎成小节,用

            针扎小孔使其透气不破裂,用甑或蒸笼蒸熟为止。作夜宵或早点时,用蜂糖煮甜酒开水作饮
            料,其味喷香;若用甜酒酿子与麦酱、辣椒酱混合浇上烤透,更是皮脆肠香;装肠时若加小豆

            沙作成豆沙米肠,更别有风味。
                 纳雍干锅羊 用当地黑山羊羊肉切成片,在烧有辣椒的油锅中干炒,熟后即可食用,其肉
            质鲜嫩,可口。

                 燕麦炒面 威宁、赫章、纳雍县产食品。用淘净滤干的燕麦用砂锅炒,炒时加上少许花椒
            后用磨推、筛细即成炒面(可用磨面机加工)。吃时,用碗盛入炒面加少许糖,用沸水搅拌即

            可吃用,吃之香、麻、甜三味俱全。
                 威宁荞系列食品 威宁县种荞历史悠久,素有荞乡之称,最高年产近2万吨。荞分苦荞、甜

            荞,营养价值苦荞高于甜荞。苦荞面加入香甜配料做成糕点——荞酥,明朝初起被誉为南方贵
            物,现是著名糕点。荞粑、荞饭、荞酒、荞炒面、荞凉粉、荞疙瘩煮酸菜红豆汤,形成威宁饮

            食荞文化。荞酒、荞益粉、荞炒面等系列食品长期食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尿病和抗
            癌变有较好的疗效。
                 马铃薯食品 威宁马铃薯驰名省内外。马铃薯洗净可切丝切片、切颗,用以烧、煮、炒、

            蒸、烙、炸单吃、与其他菜混合吃均可。加配料蘸着吃,其味无穷,令人大饱口福。到威宁不
            吃红烧排骨炖马铃薯、马铃薯炖鸡、油煎马铃薯丝饼、火腿焖马铃薯是一大憾事。马铃薯粉

            条,晶亮美观,韧性长,耐煮可口。
                 赫章干锅鸡 将当地土鸡杀后去羽毛洗净切成块,在开水中浸泡后,用高压锅蒸压5分钟左
            右,放在有辣椒的油锅中炒熟即食。炒制时不放水,香味独特。

                 赫章全羊火锅 用膘肥体壮黑山羊,放入沸腾开水中汤皮刮洗干净褪毛,把羊置于柴火架子
            上,轮番熏烤,直到全身脆黄。将心、肝、肾、肚、肠与羊肉一锅煮即成全羊火锅。

                 大方生漆漆器 毕节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于漆树生长,全区各县市均有漆树分
            布,尤以大方、赫章县毕节市分布较广。大方生漆有“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荡起虎斑

            色,提起钓鱼钩”之美誉。大方漆器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为贵州省“三宝”。漆器产品始
            于明洪武年间,生产杯、碗之类粗犷漆具用品。明末清初首创皮胎漆器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在皮胎、纸胎、木胎基础上,引进脱胎、布胎等制作技艺。制漆技术引用透明漆技,其



                                                                                                           1641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