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9

第十一篇  农  业


            集地方油菜品种16个,进行品比试验,其中白菜型10个,芥菜型6个。1957年冬,提出矮油菜、
            大黄油菜和高油菜品种参加专区农展会。矮油菜为白菜型,属高油分品种,含油量44.2%,大黄

            油菜为芥菜型,抗旱、耐瘠、耐寒。两品种一度成为主栽种,现仍有种植。1974年品种普查,
            征集到的油菜品种由省农科院负责整理。1979年编入《贵州省作物地方品种资源目录》的毕节

            地区油菜品种43个,其中白菜型24个,芥菜型19个。
                 (3)品种引进和推广。20世纪50年代初,引进胜利油菜推广,是种植甘蓝型油菜的开端。

            此后,地区农科所引进试验推广的品种,50年代有甘蓝型油菜322、325,白菜型油菜七星剑,
            芥菜型油菜筑26。60年代推广的甘蓝型品种有云油7号、黔油23,白菜型品种稀水油菜白、白果
            甜、昆明矮、鄱阳,芥菜型品种遵义竹桠油菜。其中栽培面积大、时间长的稀水油菜白,籽含

            油量39.1%~44.1%,属高油分品种,适应性强,60年代后期成为主栽品种,直到80年代。70年
            代推广甘蓝型品种湘油2号,白菜型品种白选8、4号,红林仙。种植面积大的为湘油2号。80年

            代后,地区东部油菜主产区在推广高油分白菜型品种贵白1号的同时,引进甘蓝型常规种、杂交
            种、杂交种、单低(低芥酸)和双低(低芥酸、低硫甙)优质油菜品种。大面积推广杂交种秦
            油2号,优质油菜品种蜀杂1号,油研1、2、5、6号,贵油7号。2005年,全地区种植甘蓝型优质

            油菜品种59.37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64.9%。
                 (4)栽培技术。历史上,稻田油菜品种为白菜型,多为撒播;旱地用白菜型品种的撒播、

            点播都有,用芥菜型品种的采用宽沟点播套作玉米。1957~1959年,各县推广油菜丰产坝和小
            面积高额丰产栽培,均采用点播,并加强田间管理。总结出“匀苗早,苗架好;匀苗晚,光秆

            秆;不匀苗,一窝毛”的经验,流传至今。1960~1964年,地区农科所系统试验研究油菜栽培,
            同时进行丰产栽培,用甘蓝品种325,亩产200千克以上,最高245.4千克,总结提出亩产200千克

            的技术措施。1965年,曾在贵州省农展馆展出。与传统技术比较:一是改进播种期,在白露、
            霜降之间;二是降低密度,改传统的每亩2000多株为每亩5000~6000窝,1万~1.2万株;三是增施
            基肥和两次追肥,进行匀苗、定苗和补苗。在样板田上推广这套措施,效果良好。

                 (5)油菜育苗移栽。1958年,毕节县龙场公社万亩油菜丰产坝,部分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1963年,地区农科所进行油菜育苗移栽与直播研究:白露、秋分、寒露、霜降4期移栽与同期直

            播的产量,第一期平产,第2~4期移栽比直播的增产8.4%~18.3%,早成熟2~9天;在相同的生育
            阶段,移栽的叶面积、根鲜重、容重、根系总长度,根有效吸附表面、伤流量、单株角果数、


















                                                 金沙县薅寨万亩油菜基地


                                                                                                           1147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