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53

第十一篇  农  业


            万亩,采摘7.21万亩,年均茶叶产量850吨,比80年代增45.3%。其中1992年茶园面积最大,13.07
            万亩;1996年采摘面积最多,8.32万亩,产量最高,1018吨。2000~2005年,全地区年均茶园9.59

            万亩,采摘6.61万亩,茶叶产量665吨。2006~2010年,茶叶产量分别为678吨、686吨、648吨、657
            吨、644吨、565吨。2010年,新建茶园10.21万亩,总面积达29.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13万亩。

                 2.茶树品种。茶树地方品种有16个,其中金沙县有大牛皮茶、大麦芽茶、红尖茶、小牛皮
            茶、小麦芽茶;织金县有清贡茶、永久茶、苦丁茶、园茶、鸡嘴茶,其他有大方竹叶青,纳

            雍姑箐茶,黔西化竹茶,毕节太极茶、苦丁茶,威宁大黑茶,赫章苦丁茶。20世纪60年代引进
            种植湄潭、石阡苔茶。70年代引进江西小叶茶,湖南、广西苔茶,河南信阳毛尖茶,云南大叶
            茶。80年代后引进的福建福鼎大白茶,已成为地区内主栽品种,是地区内引进制作名茶遵义毛

            峰的原料。
                 3.栽培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种植茶树,灌木型品种种在房前屋后和园边地坎,用种

            子丛播;乔木型品种多种在坡上。1955年后,发展茶场,多用种子直播。最初10多年建立的茶
            园,国营茶场管理相对较好;集体茶场管理较粗放,施肥少甚至不施肥,种植后未定型修剪,
            树冠紊乱,树势过早衰老。70年代后新建茶园,栽培管理技术上有较大进步。80年代起,在新

            建茶园的同时,地、县农技站抓低产早衰茶园的改造。通过改园改树,对缺窝断行用大茶树定
            植补齐;在茶行内进行深耕施肥;根据茶树长势,重修剪或台刈,重新培养丰产树冠等措施,

            早衰茶园得到更新年。
                 4.茶叶采摘和加工。(1)采摘。采摘茶叶,长期用手采,优点是采摘精细,批次较多,

            采期延长,茶叶质量较好,适合高档茶和名茶加工,但工效低。70年代后,金沙清池、大方果
            瓦等地茶场改为以剪采为主。剪采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保证茶青及时下树,增加产量。1997

            年,赫章县大田茶场试用机采,工效比手工采高25倍以上,但漏采较多,并混杂老梗的老叶。
































                                                        金沙茶场


                                                                                                           1151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