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67

第十五篇  交通  邮电









                                            第二章 邮   电










                 毕节地区虽然山路崎岖,但邮传的历史很早。秦代通五尺道即有邮传,汉代设邮亭,唐宋

            有驿道,元明设驿站,清代设邮局的基础上开拓电信业务,民国时邮电事业有进一步发展。新
            中国成立后,毕节地区的邮电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邮电业务现代化,在通政通商通民等

            方面作出骄人业绩,为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节 机   构





                 邮驿 古代传递政令、军报的组织机构。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六国,朝廷
            派常頞开筑由四川通向云贵高原的五尺道,以沟通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联系。此道北起今四川

            宜宾,经云南盐津、镇雄至贵州毕节,经赫章、威宁,南抵云南曲靖。五尺道的开通,始为邮
            驿的基础。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犍为郡使都尉唐蒙治南夷道。次年,南夷道修通,开

            通自今四川宜宾经叙永、毕节等地的驿道。西汉王朝于今贵州毕节设置邮亭,后于其沿线相继
            设置邮亭,供邮使往来。汉武帝时,南夷道通,皆置邮亭,唐蒙又治西南夷道,一线由今四川
            宜宾、筠连、高县、珙县及云南镇雄通毕节,复由毕节通威宁、宣威延至曲靖,置威宁邮亭;

            一线由毕节经大方、织金至安顺、兴义出广西、广东。隋、唐时期,从长安通向南诏(辖今云
            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有石门驿道。此道北起宜宾,经威宁,南抵曲靖。威宁驿道通毕

            节驿。石门驿道以北与子午驿道连接。从唐开元起,南诏反叛,诸酋长各立疆域,战乱频繁,
            南夷、西南夷二道荒闭。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七月,由亦溪不薛宣尉司开驿路通云南。
            再开辟南夷、西南夷二道,邮驿始复通。是时,今毕节地区有普日德、乌撒、瓦甸、黑章、周

            泥、毕节、层台、白崖、赤水9驿。明洪武十五年正月初七日(1382年1月21日),建立贵州都
            指挥使司,是时设在黔西北的乌撒、毕节、赤水、永宁卫,隶属贵州都指挥使司管理。其邮驿

            亦由都指挥使管辖。是年,明军进攻云南大理。二月初三,圣谕水西、乌撒、东川、芒部、沾
            益诸酋长,“令遣人置邮驿通云南,宜率土人随其疆界远迩,开筑道路,准古法,以六十里为

            一驿”。当时设置赤水、白崖、层台、周泥、黑章、瓦甸、乌撒、普德归;乌撒、黑章递运
            所。以传递军报,运送粮草。洪武十七年(1384年),贵州宣慰使、彝族首领霭翠之妻奢香修
            驿道,立龙场九驿,以此报效明廷。龙场九驿起自贵阳城西四十里的威清(今清镇市)、龙场、



                                                                                                           1565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