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4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技术改造与技术合作 1985年1月,国务院制发《关于技术转让的暂行规定》。1986年7
月,毕节地区行署制发《关于推动横向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1985~1987年,全地区先后
与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建立横向经济联系,共签订协议235份,实施项目120个,其中引
进资金项目27个,到账资金2285.95万元,引进技术、管理项目93个,协作物质折金额5380万
元;引进人才475人,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340人;登记注册的联合组织69户,从业3338人。
1997~1998年,全地区完成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88个,引进资金12.15亿元,其中国外资金1.96亿
元,省外资金6.04亿元;劳务输出2.37万人。使用这些资金在新建起一批煤炭、采矿、冶炼、加
工以及种植、养殖业等企业。同时使一批企业技改项目得以实施。1996年,深圳对口扶贫毕节
地区以后,商定天工建材总厂22万吨回转窑和赫章矿产品厂12万吨/年菱铁矿焙烧两个协作项
目。1986~1988年,全地区共完成技术改造资金1.47亿元,1981~1985年“六五”计划时期完成
总投资额的141.22%。除续建项目外,新开工项目取得显著效益。
技术改造与技术扶持 1981~1985年后期,毕节地区行署明确要求凡列入计划的扩改项
目,在企业技术改革可行性报告的论证评估中,强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坚持推
广国家经委、计委在1981~1990年间推广的120项新技术,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扩大再
生产,让较少资金取得较大经济效果。毕节电瓷厂1984年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新建一条
35kV高压电瓷生产线,生产多品种高压电瓷,是年实现利润14万元。毕节地区农机厂新建一条
玛钢生产线,与省有关厂联合加工摩托车配件,1985年盈利127万元。毕节县橡胶厂通过技术改
造,提高轮胎翻新质量,开发新产品橡胶帆布,成为西南三省独家生产的产品,采用聚氯乙烯
和乙烯醋酸共聚物替代40%橡胶,生产橡胶仿底革,降低成本。毕节县制革厂与成都工业大学联
合攻关,采用脲—铬鞣制新工艺,试制成功绵羊皮服装革。1983年后,地、县经委、地属各工
业主管部门的较大厂矿都建立技术开发科或技改办公室,从事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工作。凡是
技改工作,实行经委、计委、科委、财政、银行、物资等部门共同磋商,做到计划上平衡,经
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和财力物力的协调。地区财政每年投入400万~500万元资金用于技改;
除按省经委要求建立健全项目报告、审批、验收、报表等程序制度外,拟制《更新改造项目基
层计划表》为主管部门掌握项目现状,又为经办银行提供按计划拨款和用款监督的依据。
技术改造与效益提升 1980~1985年,毕节地区投资1.04亿元,实施企业技术改造248项,
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地区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1.26亿元增加到1985年的
3.68亿元,增192.76%,平均年增14%以上。1986~1990年,毕节地区工业企业技改从挖潜、革
新、改造扩大到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质量管理、技术革新。到1990年底,实际安
排项目115项,已竣工投产101项,实际完成投资2.26亿元,是1981~1986年完成投资的2倍多,
年均增24.35%。全民所有制企业新增固定资产1.81亿元,项目投产品新增产值2.52亿元,占全地
区乡以上工业产值5.32亿元的47.44%。1990年全地区实现利税1.78亿元。1991~1995年,一些企
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毕节卷烟厂引进意大利Pro+oSGDX卷接设备和
德国虹尼制丝线;金沙油化厂引进德国50吨/日植物油生产线;制鞋厂引进意大利片皮设备;
毕节化肥厂增设4万吨尿素装置,都使企业产品品位提升。此期间,全地区技术改造投资实际完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