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47

第十三篇  工  业





                                             第二节 管理体制





                 经营管理 工业生产具有悠久历史,但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局限,长期处于手工
            操作状态,工业发展极为缓慢。1949年后,政府接管和改造官僚资本工业企业并对其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1954年,把手工业生产小组与供销生产社逐步过渡为生产合作社。1956年,全地区
            78%以上的手工业者由个体经营变为集体经营,生产资料由私人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基本上
            实现全地区手工业合作化。195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企业中推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

            制。1961年9月,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方针,制定《国营工业企业工
            作条例(草案)》。毕节专署经省政府批准实行精减管理机构。1962年1月合并毕节专区轻工业

            局、工业局成立毕节专区工业局,组建毕节专区手工业管理局及所属各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
            合社。经1961~1963年的整顿和调整,全专区工业生产布局、产业结构、管理体制趋于合理。
            自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业企业职工思想极度混乱,工作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企业陷于瘫痪状态。1966~1976年间,地区及各县工业经济管理机构几经变更,亦相应采取措
            施开展工业经济管理工作,均不能扭转生产急剧下降的局面。许多企业制度被破坏,消耗无定

            额,质量无标准,原料无保护,设备无维修。1976年10月后,毕节地区行署采取以下措施,加
            强对全地区工业经济的管理,逐步消除“文化大革命”对工业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全地区工业

            经济朝着持续、稳定、协调方向发展。
                 1.推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地区工业管理部门实行简政放权,在劳动人事、技术

            开发、财务管理等方面下放19条权利给企业,使厂长(经理)能有效地行使其经营决策、生产指
            挥、机构设置、干部任免、职工招聘及奖惩、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产品价格、销售、分配等权
            力。1984年9月,地区行署批准地区化肥厂《厂长负责制试行草案》《厂长副厂长职责》以及各科

            室的《职责》和考核标准。是年,全地区重工、轻工、邮电、交通运输等行业推行企业经济承包
            责任制,企业厂长(经理)同主管部门、企业车间、班组签订年度经济承包合同。

                 2.调整管理体制和企业结构。1985年11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召开新纳入国家计划内60家烟厂
            整顿工作会议后,毕节卷烟厂正式划归新组建的毕节地区烟草公司。1994年12月,成立毕节地
            区煤炭工业局,煤炭工业纳入行业管理。

                 3.建立信息网络,发展横向经济联合。1984~1985年,毕节地区工建交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分
            别建立经济技术信息中心、科技情报中心。所属8个县、地直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有64家建立

            信息机构和专、兼职信息员,与13个大中城市企业建立资料交换关系,定期参加西南四省五方
            经济技术会议。1984~1990年,21家工业企业34项联合协作项目已投产。

                 4.严格执行全面质量管理,创优质产品。
                 质量管理 1.执行质量标准。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产品,从未有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
            凭工人的经验和用户的评价优胜劣汰。20世纪50年代仍无产品质量指标。1962年,毕节地区经



                                                                                                           1445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