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23

第八篇 民主党派 社会团体


            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规章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
            为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5.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学会工作者,举荐科技人

            才。6.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开展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和技
            术培训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展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全地区对外开放

            和经济发展;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等任务。7.管理所属学
            会、协会、研究会及科普团体,指导各县、市科协的业务工作。8.承办地委、行署和省科协交办

            的其他事项。
                 毕节地区科协历任主席、主任:张为梓、张晓光、杨文才、王治平、韦应时、李文彬、李
            忠连、李典学;副主席(副主任):孙育乾、朱启荣、李登峰、朱佳仁、安启崇、李家庚、王

            治平、胡春雨、陈世玉、吴燮康、颜若平、杨景昭、张掀揭、董孝玲、罗绍松、杨大晋、徐绍
            英、杨恒友、王朝贵、姚常彦、周云祥。

                 毕节地区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1985年9月成立,编制3人,隶属地区科协领导,对内称咨询
            服务部。1997年7月撤销;人员合并入地区科技馆。
                 毕节地区科技馆 1988年10月成立,与毕节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

            员,编制3人。1997年7月编制8人。
                 县市科学技术协会 1956年,毕节、黔西县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筹备小组、科普组。

            1958年9月,毕节支会成立。1958年12月,织金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1962年,全专区实施精简
            机构,撤销毕节、织金、金沙县科学技术协会。1965年10月,金沙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1970

            年后,各县陆续恢复或建立科学技术协会。1985年,各县先后召开第一次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
            会,选举产生科学技术协会。

                 基层科协组织 1980~1990年,全地区建厂矿科协5个,建区、乡镇、街道等科普协会
            316个。
                 科学技术学会 1957年11月,毕节县成立兽医学会,成为毕节专区最早的科学技术学术组

            织。1963年,毕节地区土木工程学会成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上群众科学技术学
            术组织自然消失。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再度建立科学技术学术组织。毕节地区水

            利学会、煤炭学会、轻工学会、环境保护学会先后建立,并开展一系列的学术活动。至2000
            年,全地区有各类科学技术学会146个,会员1.42万人。其中地直学会38个,会员5280人。



                                             二 科学技术协会工作



                 学会活动 1.学术交流。各学会一般每年举行1次年会,由会员撰写学术论文或学术报告在
            会上交流。1984~1999年,地县市学会共举行学术交流会480多次,另有700多人参加全国、全

            省和地区组织的学术交流会,有少数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各学会在会上交流的文章,一般都
            在各学会会刊上选用,或选送报纸杂志发表,或编印专辑。2011年,征集学术论文69篇,举办
            学术交流会进行交流。



                                                                                                           82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