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1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85年,地区工会发出积极进取、促进改革、
把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向前推进的号召,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赛活动。
在各行各业中开展献计献策、单项指标能手、创名牌、创新产品竞赛活动。1987年,地、县工
会组织国营厂矿企业“双增双节”,厂际劳动竞赛。1997~1999年,在全地区开展建功立业劳
动竞赛活动。全地区315户企业开展活动,创经济效益在1000万元以上。2004~2005年,各级工
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举办技术培训班100多次,职工5000多人次参加培训;开展技术比武、
岗位练兵300多次,参加职工2万多人次;开展技术革新50项,创经济价值2000多万元;职工提
合理化建议538条,实施281条,创经济价值1000多万元。2011年,全区开展劳动竞赛企业990
家,开展岗位练兵企业850家,开展技能竞赛企业580家,举办职工练兵活动2000多次,参赛职
工30万人次。
2.职工技术协作。20世纪50~60年代,各级工会开始组织职工在劳动竞赛中开展推广先进经
验、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操作表演、传经送宝等技术协作活动。1987年6月,召开毕节地区第一
次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毕节地区职工技协工作条例》,产生毕节地区首届职工
技术协作委员会。是年,云、贵、川3省职工技协第三届交易会在贵阳召开,毕节地区102个单位
147个项目参展,展品成交额2589.96万元,名列全省之冠。1988年,各县、厂矿陆续成立职工技术
协作委员会或技术小组,开展科协活动。据2000年统计,各级工会所在单位建有职工技协组织24
个,技协会员265人。至是年末,技协举办技术培训(讲座)126次,参加职工5.08万人次;由各
级职工技协推广新技术项目15个,创经济效益101万元。2011年,选拔技术带头人126人,总结
推广先进操作法140项,申报技术创新成果5项,提出建议1.4万条,创经济价值300万元。
3.职工劳动保护。20世纪50年代初,专区工会设置1名劳动保护干事,负责劳动保护工作。
1953年,在一些基层工会中设立劳动保护检查员。是年,专区工会组织人员检查全专区厂矿企
业安全卫生,发现大量不安全生产问题,督促基层工会建立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县工会实行定
期检查厂矿企业安全卫生制度。1955年,各基层工会相继设置兼职劳保委员。1958年,地直部
分基层工会建立起劳动保护委员会。1980年起,基层工会逐渐恢复劳保委员会制度,在生产一
线的班组中设置劳动保护检查员;300人以上的企业开始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一般企
业仍设置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到1989年,全地区有246个企业工会建起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
555个班组设置劳保安检委员。1996年,地区及各县市均建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300人以上
的企业组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为工会参与劳动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护。2011年,全区
建立1103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4.表彰劳动模范。1953年后,毕节专区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模范工作暂行条例》规
定,评选、推荐和管理劳动模范。1982年,地区工会组织力量普查登记毕节地区历届全国和省
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上报省总工会,并加强对劳动模范的管理。1995年,地
委、行署召开全地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劳动模范102名。1998年,地委召开全地区全心全
意依靠工人阶级暨加强工会工作会议,会上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103名,先进集体10个。
2000年,地委、行署召开全地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劳动模范68名。据统计,1950~2000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