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43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的都、朵你、阿架、法戈、火著、木胯、架勒、以著、则窝、雄所则溪,包括今黔西、金沙、
              纳雍、大方、织金、水城县及毕节市的一部分,称水内。则溪的头目由宣慰使的宗亲或土目担

              任。则溪以下置祃裔、奕续以领散地,官名称祃初,形成48目、120祃裔、1200奕续的统治网
              终,并世袭。


                                            明清时期历任贵州宣慰使名录


                   陇赞霭翠、霭翠陇弟、陇弟澲直、澲直纳考、纳考本哲、本哲陇知、陇知陇铺、安祚、安
              贵荣、安万钟、安万镒、安万铨、安仁、安国享、安疆臣、安尧臣、安位、安承宗、安坤、安
              胜祖



                                                     二 乌撒土府



                   唐代,彝族乌撒部已强盛,其统治区域包括今威宁、赫章及云南省昭通、鲁甸、彝良。
              《元史·地理志》记载:“旧名巴凡兀姑,今曰巴的甸,自昔乌蛮杂居之。今所辖部:曰乌

              撒部(今威宁、赫章),阿头部、易溪部、易娘部(以上3部在今镇雄境),乌蒙部(在今昭
              通),閟畔部(在今东川);其东西有芒部(今镇雄境)、阿晟(今宣威西北)2部。后乌蛮之

              裔折怒强大;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元至元十年(1273),乌撒部附元,置乌撒
              路招讨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隶于云南行省。

                   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分置乌撒、乌蒙府,隶云南布政司。次年,改乌撒府隶四川布
              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升乌撒府为乌撒军民府,领可渡、赵班、阿赫关、乌撒巡检司。

                   明制,土府为文职。土府设知府1人,正四品;同知1人,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无定
              员:推官1人,正七品;府属经历司经历1人,正八品;照磨所照磨1人,从九品;检校及司
              狱各1人,皆未入流(古代官制,九品以下为未入流)。土知府为世袭、由吏兵2部核准。

              乌撒十府实行世袭及军权、政权、族权合一的政治制度。据《大定府志》载《德初土目安
              光祖所译夷书》记述乌撒有4大部、8大部、24部。4大部为:塞翁部、塞托部、乃恩部、鹿

              烘部。8大部、24部在4大部内。8大部为:遵化首目以机(安氏)、德化首目赤兔乌(安
              氏)、性化首目居好(安氏)、治化首目马摆(安氏)、广化首目阿底(禄氏)、大化首目
              起处(安氏)、归化首目妈姑(颜氏)、顺化首目雄所(安氏)。塞翁部13目:阿底、阿

              飞、论诗、马摆、阿依、卜兄、五所白、雄所、妈姑、瓦泥、阿甲、威家、魁握。塞托部11
              目:居吁、祖慕、戛产底、法窝、布魁、赤兔乌、果木、始塔、拉呼、古打杓、德魁。乃恩

              部4目:起处、兄姑、杓懿、杓多。鹿烘部4目:以几、洛烘、阿克、奢渣。由部族首领和土
              目统治所辖地区。

                   明代,朝廷对宣慰司、土府实行威德并举统治方法,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宣慰使和土知
              府必须定期朝贡,由宣慰使及土知府入朝或遣人向朝廷贡马及方物,否则就要派兵征剿。明洪
              武五年(1372)正月,贵州宣慰使霭翠、宣慰同知宋蒙古歹入朝贡马及方物,洪武帝赐文绮



             694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