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435
第六篇 古代及民国时期政权
第二节 宣慰司 土府
一 贵州宣慰司
贵州宣慰司的前身为元代的亦奚不薛宣慰司。元初,亦奚不薛首领阿画扩其地至鸭池河以
东,为明代建立贵州宣慰司奠定基础。
明洪武四年(1371),罢顺元路,合水西、水东土司地置贵州宣慰司,设司署于贵竹长官
司地(今贵阳城区),以水西首领陇赞霭翠为宣慰使,以水东首领宋蒙古歹(宋钦)为宣慰同
知。陇赞霭翠亲领水西48目;宋蒙古歹亲领洪边12马头,并管理贵竹、水东等10长官司。宋氏
掌印,朝廷规定水西首领非有公事,不得擅还水西。洪武五年(1372)正月,贵州宣慰使陇赞
霭翠、宣慰同知宋钦入朝,诏令其世袭宣慰职如故,隶于四川行省。洪武六年(1373)八月,
诏令贵州宣慰使陇赞霭翠位居各宣慰之上。陇赞霭翠死后,其妻奢香进京晋见明太祖,表示
愿效力开发西部边疆。奢香返回后,率部开龙场九驿,开赤水、乌撒道以通乌蒙(今云南昭
通),联通龙场九驿,从此子孙世袭宣慰使。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贵州宣慰司改隶贵州
布政司。正统七年(1442),贵州宣慰使陇知陇辅入朝,英宗赐安姓。明天启二年(1622),
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以贵州宣慰使安位名义,与永宁宣慰使奢崇明联合反明,攻占毕节、赤
水、乌撒诸卫,围攻贵阳。崇祯三年(1630),平定奢安事变,贵州宣慰使安位出降,愿将水
外2则溪地归朝廷改设流官。次年,贵州宣慰同知宋嗣殷被革职,安氏改为水西宣慰使,仅领水
内11则溪。
贵州宣慰司按明制设宣慰使1人,从三品,宣慰同知1人,正四品;副使1人,从四品;佥
事1人,正五品;经历司经历1人,从七品;都事1人,正八品。其中,经历司经历多为流官。
宣慰使为武职,由吏、兵2部核准世袭。宣慰司官员虽受朝命各有位号,但内部仍沿袭彝族土
司政权的土目分治法,自立职位和名号。水西安氏政权实行世袭及军权、政权、族权合一制
度。其君长名蔺,又称苴穆,是部族的最高统治者。其宗亲称峨,官名穆濯、祃裔、奕续,
权力次于君长。其臣统称阿牧,分别有各层次官名和权力。议事决策者3人,官名更苴、穆
魁、濯魁。议事决策者之下,分设政、军执行官。管理政务者2人,官名诺唯、祃葩;管理
军事者2人,官名祃写、祃初,下设领兵官,称黑乍。再下设分管各项事务的九个衙门,称
九扯,今大方县城东尚有九层衙门遗址。九扯的官名和执掌为:总领众务者,官名阿穆扯,
执掌礼仪、户籍、法令者,官名补突、濯苴;执掌官署建筑、门户库藏者,官名拜苏、拜
项;执掌畜牧者,官名扯墨;执掌物器材料者,官名项目;执掌保卫者,官名圆约;执掌战事
者,官名苏文;执掌宣诵者,官名幕施;执掌祭祀、彝谱者,官名诚幕。水西安氏政权所控制
地方,划分若干则溪,为二级地方组织。在水西安氏亲领的48目地,分为13则溪:六幕和于
的2则溪在鸭池河以东,包括今清镇、修文、息烽,称水外;在鸭池河以西的11则溪为胧胯、
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