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8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族459人,占24.96%;回族66人,占3.59%;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41.16%。1978年,全地区少数
民族干部6646人。其中在行政机关中工作2327人,占行政机关干部总数的22%,占少数民族干部
的35.01%。1985年,全地区有少数民族干部9341人。其中担任副县级以上领导职务117人,占同
级干部的24.6%。1993年、全地区有少数民族干部1.46万,其中从事行政管理5297人,占36.3%,
企事管理3327人,占22.8%,其他部门5968人,占40.9%。1998年,全地区有少数民族干部1.95万
人,比1993年增33.68%。其中机关6568人,副县级以上148人。
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中共组织和各级政府,在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农村
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四清运动中,吸收、选拔或录用一批优秀少数民族农民进入干部
队伍,选送一批有一定文化的少数民族青年到专区干部培训班、地委党校、中央和贵州民族学
院及各类学校学习。其中,1957年,全专区经地委党校培训631人。1966~1977年间,干部培训
处于相对停滞状态。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毕节地区主要通过下述渠道培养
少数民族干部。1.短期培训,用几年时间培训40%的在职工部;2.以地、县委党校为基地进行培
训;3.输送到外地、外省学习,并在录取分数和选送条件方面给予照顾;4.在普通中学、中专、
教育学院等增设民族班,经费由地区民委负责;5.动员、鼓励和组织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参加自学
考试,提高文化层次和管理能力。除地方院校培养外,地县党委、政府还按“四化”标准采取
直接从各乡镇招聘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青年担任乡镇领导干部。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
培训在职干部,提高其文化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选送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培
养前途的少数民族干部到省外党校、团校、民族学院深造;选派部分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
机关或发达地区挂职锻炼。2001年,毕节地区实施机构改革,少数民族干部参与竞争上岗,使
之适应新时代对干部的新要求。2004年,抽调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国家民委组织的局长培训班、
省委党校举办的地厅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地委党校举办的非党员干部培训班;地区民委与地委
组织部联合从各县市抽调45人参加地委党校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向省民宗委推荐77人参加民
族乡乡长培训班,40人参加民族学校校长培训班,6人参加全省民宗系统纪检组长及新任民宗局
长培训班学习。是年,地区民宗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参加地区人事局举
办的英语、普通话、计算机中级培训,均获合格证书。通过学习、培训,政治理论修养得以提
高,为全地区民族事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六 民族古籍整理翻译和民族研究
民族古籍整理、翻译 全地区民间珍藏的彝文古籍有哲学、文史、教育、冶炼、畜牧、农
耕、民俗、礼仪等40余类,5000多册。1955~1966年,共搜集彝文古籍282册,其中送20册给北
京文化宫,送7册给中央第四语言工作队。1977年至1998年,共搜集彝文古籍2000余册。2003年
搜集彝文古籍200册,彝文拓片近400件。其间,整理翻译彝文古籍《德施氏史略》等25部,52
卷,200余万字。其中《天经地纬》《德布史略》《水西安化谱》《母系史》《安氏远祖考》
《猿猴做斋记》《奴仆纪略》《人类史详论》《德布氏谱》《寻药找疾》10部送中央第四语言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