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一)
P. 151

概  述









                                                   概  述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北纬

            26°21′~27°47′,东经103°36′~106°44′。西邻云南,北接四川,东与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
            比邻,南与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古有“川滇黔之锁钥,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长

            江珠江之屏障”和“三省通衢”之称。毕节地区,因行政公署驻毕节城而得名。毕节城因明初建
            毕节卫城于毕节驿而得名,坐落于乌蒙山山脉东麓、乌江支流毕川之滨。清道光《大定府志》记
            载:毕节是彝语“比跻”的音译,是鄨之反语。鄨通庳,庳是象的封地。

                 全地区总面积26853平方千米,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25%。2011年,毕节地区撤地设市前,
            辖县级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

            治县和百里杜鹃管理区,146个乡(其中民族乡77个)、98个镇、6个城市街道办事处。居住有
            汉、彝、苗、回、布依、白、侗、满、土家、蒙古、仡佬等30多个民族和穿青人、蔡家人两个

            未识别民族。常住人口653.75万人,户籍人口85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5.88%。


                                                        (一)



                 毕节地区历史悠久。黔西观音洞、毕节青场、威宁中水、赫章可乐等地旧石器和新石器时

            代遗址发掘表明,2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其唐虞时属有庳国,
            夏为梁州江外之南域,殷属鬼方,西周为卢国,春秋为牂牁国,战国为夜郎国,秦汉阳县巴郡

            之属地,汉属益州之牂牁、犍为两郡所辖,蜀汉分属牂牁、朱提郡,晋分属益州、宁州之牂
            牁、朱提、建宁三郡,南北朝为宁州所辖,隋代系西爨蛮之卢鹿部,唐代先属昆明国,后为
            黔州都督府属地,五代时分属郝州、汤望州、义州、犍州、晖州、龚州、宝州、禄州,宋初

            增设姚州,宋末诸州皆废,属罗氏鬼国、乌撒部、毗那部,元代为亦奚不薛宣慰司、乌撒乌蒙
            宣慰司所治,明代分属水西宣慰司、乌撒军民府、永宁宣抚司和乌撒、毕节、赤水、永宁四

            卫。清康熙四年(1665)置大定(今大方)、黔西、平远(今织金)三府,改四川乌撒土府为
            威宁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降黔西、平远二府为州隶属大定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降

            大定府为州,威宁府领大定、平远、黔西三州和毕节、永宁二县。雍正七年(1729)升大定州
            为府,领黔西、平远、威宁三州和毕节县、水城厅。民国初废府置县,域内所有县归贵西道
            管辖;民国24年(1935),在毕节设贵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毕节、大定、黔西、威



                                                                                                            1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