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中共罗平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53
重要决策
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注重“五个突出”举全县之力确保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突出“扶持谁”抓
准精准识别,扎实开展三轮“回头看”工作,在全省率先建成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
动态管理和台账生成。突出“谁来扶”抓强帮扶队伍,县级领导带头进村入户,统筹省市县乡
5816名干部对所有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抽调418名干部组成62支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实
现“挂包帮”全覆盖。突出“找钱扶”抓活项目资金,积极向上争取倾斜支持,加大各级财政
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制定出台“2468、10”差异化到户补助政策,筹措41.9亿元投入脱贫
攻坚。突出“怎么扶”抓实“五个一批”,对2787户实施易地扶贫集中搬迁;对所有贫困地区
村社道路、活动场所、卫生室、饮用水、配电、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等进行全面提质改造;采
取“订单模式”组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依托资源、区位、旅游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乡村
旅游、特色种养殖业;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助学补助、对全县中小学校舍实施标准化
建设,确保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对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返贫、特困群体实行政
府医疗救助、社会保险和基本住房兜底,对22882名妇女进行“两癌”筛查,确保扶贫政策、项
目、资金覆盖所有贫困户。突出“怎么退”抓紧对标对表,对照省市确定的县乡村户脱贫验收
“5996”标准,进村入户逐项核查,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全力以赴抓统筹,城乡建设在协调推进中展现新面貌。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县,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形象渐入人心,城区建成面积达2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46.5%。
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
面推进“森林罗平”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围绕“一镇一特色”集镇功能坚持错位发
展,优先培育了一批工业商贸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特色产业强镇。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
改造,振兴街东段、九龙大道北段、西平街北段等主要市政道路建设有序推进,棚户区和农村
危房拆除重建效果明显。城镇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投入专项财政资金建成了一批垃圾污水处理
设施、综合市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公共基础设施面向乡村辐射步伐明显加快。大力实施美丽宜
居乡村建设,70个示范村通过市级考核验收,腊者、补笼、沙湾、水沟、苦干歹被评为优秀示
范村;富乐镇通过市级重点小城镇验收;长底、大水井两个乡村清洁工程全面完成。
全力以赴强基础,“五网”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彰显新实力。深入实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五年会战,江召高速克难推进、江底至法金甸段建成通车,长青大道顺利开工,曲百高速前
期工作有序推进;旅游专线公路、城乡客运站、贫困乡村通达通畅工程等重点交通网建设接序
实施,县域交通实现了质的飞跃。阿岗水库建设全面推进,牛街河水库、老纸厂小坝塘顺利开
工,洒谷水库、湾子灌区节水改造、干河九龙段治理、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鲁西换流站站
外直供水等项目相继落地。罗平通用机场展开场址论证,水上飞机验证飞行成功。鲁西背靠背
直流异步联网工程一期建成投运、二期顺利开工;“气化罗平”建设稳步推进。光纤网络和4G
信号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宽带罗平”“智慧罗平”硬件建设日趋完备,软件建设有序推进。
淘实惠、村淘等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全面铺开,板桥小黄姜交易市场辐射半径逐步增大,白龙潭
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三省区结合部物流商贸中心格局正在形成。
全力以赴惠民生,社会事业在全面进步中开创新局面。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
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9%。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
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罗一中被认定为省一级三等高级完
中、县职业技术学校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校、振兴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