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1 - 昌宁县志
P. 491
第二十三章 文化体育 文化卷
拍摄制作《灿烂的青铜文化》《山河壮丽谱新章》《当家做主迎解放》《风光物产甲滇云》等系列
专题片,在省市县电视台播出;6 月,开展昌宁·中国田园城市首届商品交易会暨记者采访行活动
宣传报道;7 ~ 12 月,拍摄制作中英文版《走进中国田园城市——昌宁》电视专题片;12 月,制
作发行昌宁县 70 周年县庆大型公益扶贫晚会《澜沧江之魂》光碟,时长 180 分钟。同年,投资 200
万元,进行县城地下管道建设,铺设管线 17.50 千米;完成湾甸乡光缆局域网工程,架设钢绞线杆
路 20 千米,铺设光缆 19.80 千米,开通光节点 6 个;架设柯街镇至沙坝村、联合村光缆 11.20 千米,
改造沙坝村光缆,开通光节点 3 个;新建柯街镇联合村有线电视网,开通光节点 3 个,发展用户
280 户。至此,昌宁县有线电视网络资产 1096 万元,用户 11048 户,光缆长 159.15 芯千米,杆路
130.02 千米,地埋管线 19.46 千米。2005 年 1 月,撤销昌宁县有线广播电视台,资产、债务整体
移交云南广电网络公司,设立云南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昌宁支公司;投资 90 万元,实施县
城网络光纤网改造,铺设地下光缆 18.70 千米,安装落地箱 30 个,在前端安装光发射机 2 台(BKTEL
主用、亚太 YOT-1550 备用)、光放大器 2 台、光分路器 5 台,开通光节点 40 个,有线网络光纤
网 1550 系统投入使用;有线电视站 14 个,入网用户 1 万余户 6.74 万人,其中县级直接管理右甸
坝区、柯街、鸡飞珠山村等入网用户 7500 户。建成 50 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 77 座,其中
有线联网 30 座、无线发射收转站 11 座、有线小片网 13 座、卫星电视中频分配 23 座,建成“乡乡通”
调频广播(接收传送保山人民广播电台)5 座,大部分“211”工程实现数字接收,升级改造后鸡
蛋山转播台增加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昌宁电视台开办《昌宁新闻》《公益广告》《观众点播》
《请您欣赏》《科技 30 分》《大地红绿蓝》《茶乡影视》《话说昌宁》《少儿动画》《天气预报》
等栏目,全年播出新闻 1960 条、专题节目 50 条,在云南电视台播出新闻 15 条、保山电视台播出
新闻 110 条。
第五节 档案管理
一、档案保管抢救
昌宁县档案保管抢救主要开展库房设施建设、档案接收、馆藏档案、档案抢救、档案规范建设 5
项工作。
库房设施 1982 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牛角巷 1 号(县教育局旧址)划拨给县档案馆。1984 年,
建筑面积为 550 平方米砖混结构库房与阅览室投入使用,其中库房面积 380 平方米、查阅室和门卫室
170 平方米。其后,逐年配置远红外安全报警仪,更新库房防盗门窗、消防器材,安装温湿度自动记录仪,
安装密集架 13 列 62.53 立方米,配备电脑、复印机、除湿机。2005 年,县档案馆达到省一级管理标准
设施。
档案接收 昌宁县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为常设机构的永久、长期保存档案,以及县委、县人民政
府临时工作机构、撤并转单位、倒闭或拍卖企业档案。同时,接收、征集具有历史意义档案、资料。
1982 年,县档案馆接收全宗档案 4 个 167 卷(盒),收集资料 10 种 705 册。1983 年,原人民公社档
案交由区镇保管 2340 卷,县档案馆接收人口普查档案 102 卷。1986 年起,每 10 年接收一次机关档案。
2000 年,接收公安、检察、法院、土地、城建、信用社等部门以外县直机关 1994 年前档案。2003 ~ 2004 年,
接收 14 个乡镇 1988 ~ 1994 年、撤并转单位、S312 线过境段重点工程、昌宁县商品交易重大活动档案。
2005 年,县档案馆接收全宗档案 2 个 799 卷(盒),收集资料 13 种 177 册。1981 ~ 2005 年,县档案
馆接收全宗档案 179 个 26797 卷(盒),收集资料 8781 册。
【 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