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5 - 昌宁县志
P. 495
第二十三章 文化体育 文化卷
2003 年 10 月,昌宁县城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 39960 平方米,建筑面积 6089.73 平方米,看
台座位 6000 个,有 400 米田径场(足球场)1 个,投资 1390 万元。2004 年,建成昌宁县青少年校外
活动中心,占地面积 6667 平方米,建筑面积 1754 平方米。2005 年,昌宁县有篮球场 273 块、排球场
126 块、400 米田径场 2 块、200 米及以上田径场 41 块、足球场 43 块、羽毛球活动场地 77 块、游泳
池 5 个、乒乓球室 76 间、健身房 33 间、武术室 2 间、棋牌室 10 间、门球场 3 块、地掷球场 1 块。
二、群众体育
昌宁县流传较为普遍或开展得比较多体育活动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武术、
棋类、扑克、麻将、秋千、陀螺、跳绳、踢毽、射击、拔河、爬杆、丢包、踩高跷、放风筝、打花棍、
摔跤、遛马、天桥、浪桥、滑梯、跷跷板、跳田、跳橡筋、跳小背牛、跳龙门、瞎子摸鱼、老鹰叼小鸡、
转珠、甩响嗡、抓石(棋)子、踢老虎子、滚铁环、弹弹子、射弩等。大多数项目属于娱乐性体育项目,
地域民族性和群众自由性较强,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体育比赛项目规范,原有部分体育娱乐活动项目
难以发展,有的几乎绝迹。2005 年,昌宁县传统项目主要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
拔河、棋类、扑克、麻将、秋千、陀螺、射弩(箭)、民族歌舞表演等,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多数在农
闲及少数民族节庆期间举行,也有在婚丧时举行。
职工体育 1978 年起,昌宁县一些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先后建设体育活动场地,购置运动器
材,开展业余体育运动。组织篮球、排球运动队,开展业余训练和友谊比赛。1979 年 5 月,举办第三
届职工业余篮球运动会,13 个单位、23 支男女代表队、276 人参赛。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许多离退
休职工坚持每天开展散步、下棋、练太极等体育活动。1982 年,县人民医院被评为保山地区职工体育
先进集体。1983 年 12 月,举办首届中老年人徒步越野赛,158 人参赛。1984 年 10 月 25 日,昌宁县
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重点抓好教练员、运动员、辅导员培训工作。1985 年 4 ~ 5 月,举办首届职工
业余排球运动会,10 个单位、15 支男女代表队参赛。1987 年 10 月,商业系统举办第二届职工业余篮
球运动会。1989 年,举办第十二届职工业余篮球运动会。1990 年,县教育局举办首届“园丁杯”教职
工篮球运动会,县税务局举办第三届职工篮球运动会、举办首届女职工健身操比赛。1986 ~ 1990 年,
举办老年人门球、象棋、围棋、桥牌、健身操等训练 16 次,600 余人参加。1994 年 1 月,承办保山地
区第五届“卫生防疫杯”篮球、中国象棋运动会,昌宁县有 102 人参加,男子篮球、男子中国象棋队
分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95 年 2 月,县国家税务局举办第一届篮球、中国象棋运动会。1996 年,举办
第十届职工业余排球运动会,16 支男女代表队 228 人参赛。1997 年,举办健美操、舞蹈比赛,21 个
单位 445 人参加。2001 年 1 月,举办首届“丰收杯”篮球运动会,22 支男女代表队参赛。2001 年 12
月至 2002 年 2 月,举办“贞元杯”冬季运动会,开展田径、篮球、排球、围棋、中国象棋、乒乓球、
环城赛跑、地掷球、门球 9 个项目比赛,历时 44 天,1500 余人次参赛。2002 年 4 月,承办保山市首
届老年人运动会开幕式及门球、地掷球比赛,获地掷球团体第三名。2004 年 5 月,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下设门球、地掷球、操舞(拳剑)、棋牌、乒乓球、羽毛球项目专业协会;6 月,举办“中国移动杯”
全民健身活动周系列活动,开展门球、拔河、围棋等 5 个项目比赛,5000 余人次参赛;12 月,举办第
二十二届职工业余篮球运动会,28 个单位、46 支男女代表队、552 人参赛。2005 年 6 月,举办首届城
区 3 人制篮球运动会,128 人参赛。10 月 24 ~ 30 日,举办“新一代小灵通”全民健身周活动,开展
越野赛、排球、乒乓球等 9 个项目比赛,1100 人次参赛。
农民体育 1978 年,昌宁县农民体育活动比较普遍。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得
到重视。1981 年 9 月,派出 25 人参加保山地区首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1982 年 12 月,34 人参加
保山地区少数民族文艺体育比赛。1983 年后,各区乡体育活动以文化站为中心广泛开展,漭水、珠街、
【 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