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4 - 昌宁县志
P. 464
昌宁县志 1978~2005
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技素质、审美素质要求开展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同时,把法制教育列入学校教学内容,各中小学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校外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开展法
制讲座。2001 年,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师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建成省级
文明学校 4 所、市级文明学校 17 所、县级文明学校 20 所。2004 年,在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学校
建立荣誉室,开展“热爱学校·为校争辉”“熔铸中华魂”读书读报、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和《中小学生守则》活动;启动创建“周恩来班”“邓颖超班”活动,首批评定“周恩来班”“邓颖超班”
各 3 个;开展做一名光荣合格人民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评出师德标兵 10 人、德育先进个
人 26 人。2005 年,昌宁县重点抓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命名第二批“周恩来班”“邓颖超班”
各 68 个,禁毒防艾、邪教防范、廉政文化走进课堂,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聘请有法制副校长。
第四节 职业教育
一、中等职业教育
1976 年 10 月,昌宁县在达丙公社七甲筹建昌宁师范学校。11 月,采取推荐办法招收第一班学
生 46 人,学制两年。1977 年 3 月批准设校。1978 年 9 月起,由保山地区统一招生,每年招收 1 个班,
毕业生由保山师范学校颁发毕业证书。1979 年 3 月,校址迁至新城原农业大学址。1980 年 9 月,设
立昌宁县教师进修学校,与昌宁师范学校合校。1981 年,昌宁县在具有高中学历民办教师中统一考试,
招收民师班 1 班。1983 年起,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 3 年。1987 年 9 月,校址迁至观音山西麓原
财贸干部学校,开办电大师范类英语大专班 1 班 21 人。1989 年起,改招初中学历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班。
1990 年 8 月,昌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取得云南省教委合格证书,不再招收普通师范生,转轨为教师培训。
至此,昌宁师范学校累计招收中师班 10 班 474 人,其中腾冲籍 43 人、昌宁籍 431 人。1989 年 9 月
至 1997 年 7 月,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学历达标班 6 班 198 人,学制两年。1998 年 9 月至 2000 年 7
月,开办民代班 2 班 80 人,其中保山市(今隆阳区)8 人、龙陵县 3 人、施甸县 19 人、昌宁县 50
人,学制为 1 年。1998 年起,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小教大专班,招收 1998 级 49 人、1999 级 95 人、
2000 级 72 人。2002 年 11 月,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职业技术学校合并组建县职业教育中心。至 2002 年,
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校长培训班 3 期 202 人次、中小学教师基本功骨干培训 311 人次、小学教师六
项教学技能培训 57 期 1200 人次、小学教师专业化合格考试等培训 369 人次、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辅
导 1500 人次。
二、初级职业教育
1984 年 8 月 10 日,保山地区行政公署批准设立昌宁县农业技术学校。至 9 月,利用位于达丙区
原县铁厂厂址 30 亩土地以及 800 余平方米遗留厂房建校,招收第一批学生 57 人。1985 年 6 月,更名
为昌宁县农业高级中学。同年,投资 7 万元,建设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一幢,内设教室 6 个。1987 年 11 月,
保山地区教委批准更名为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1989 年 12 月,加挂昌宁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牌子。
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高中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和农业基础知识(土壤、肥料、植物
栽培、植物保护)等课程,学制 3 年。1990 年,招收学生 119 人,有教职工 29 人,其中专任教师 15 人。
1984 ~ 1990 年,招生 590 人,其中 1990 年招生人数为历年最多、1989 年招生 32 人为历年最少。1991 年,
投资 30 万元,建设砖混结构教学楼 1 幢 798 平方米、厨房和餐厅 420 平方米。1992 年 4 月,被云南
省教委认定为职业高中合格学校。同年起,学制由 3 年改为 2 年。1995 年,县职业技术学校有教职工
【 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