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昌宁县志
P. 215
第八章 工 业 经济卷
出现采集收购名贵古木树根,制作规格不等装饰工艺品,以原始生态为基础,经人工修饰造型、打磨、
抛光使之成为别致茶几、茶具等器具。1998 年,昌宁县民间艺人普查显示,几乎所有石雕艺人都从事
碑刻,有名浮雕有“二十四孝”“石龙吐水”。2005 年,城镇居民喜好在客厅摆放根雕茶几等工艺品,
修祖坟、立墓碑在民间尤为盛行。
六、名特产品
2005 年,昌宁县名特茶叶产品主要有尼诺茶、树根地茶、雪兰茶。名特食品除 1990 年版《昌宁县志》
记述的昌宁鸡 、昌宁干巴菌、昌宁木耳、昌宁香菇(俗称香蕈)、昌宁甜笋、昌宁香椿、昌宁菜花
腌菜外,主要补记昌宁大百合粉、昌宁兰山火腿、昌宁更戛酸肉、昌宁大田坝腌豆腐、昌宁勐统冬谷米、
昌宁勐统马头鱼汆汤、昌宁勐统白薯。
尼诺茶 以原产地温泉乡尼诺山而得名,茶种系云南大叶茶。尼诺茶产品条索紧卷,毫锋显露,
色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清香鲜爽,每克氨基酸含量 382.90 毫克,比同等大叶茶含量高 40%,水浸
出物 48.41%,每克儿茶素含量 145.80 毫克。生津止渴,调节血压,消食健胃,促进脂肪消化。有尼诺
绿茶、红茶、普洱茶系列产品,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2005 年,产量超过 1000 吨。
树根地茶 以原产地温泉乡尼诺村树根地地名得名,树根地茶生长环境是“白沙黄土晚朝阳”,
海拔 1850 米。茶叶条索白净、汤色明亮、经久耐泡、清香持久、回味甘甜。主要产品有树根地绿茶、
红茶、普洱茶、紧压茶。2005 年,产量 500 吨。
雪兰茶 产地翁堵乡日照充足、降雨量适中、气候温和。主要产品有绿茶、红茶、普洱茶、紧压茶。
1994 年被评为云南名茶,1995 年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铜奖,1997 年在马来西亚国际工商展
会上获金奖。2005 年,产量 300 吨。
昌宁天堂山大百合粉 大百合主要生长在漭水镇沿江村、大田坝乡湾岗村等地海拔 2200 ~ 2500
米地区山洼间稀疏林下半阴处,以天堂山两半山居多。多为野生,也有少量人工栽培。当地居民祖辈
们取其茎秆,吹出声音恐吓偷食庄稼野生动物,俗称“波啰”。大百合植株健壮,四五月抽莛开花。
植株可盆栽观赏,果实入药,地下茎块生产大百合粉。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地农户挖其地下茎块,
洗净舂成丝状,用山泉水过滤出粉质,经过五六次换水漂净,用纱布沥去水分,在阳光下晒干后储存
食用。有清热止咳、宽胸利气之功效,适宜肺痨咯血、咳嗽痰喘、胃痛、呕吐患者食用。2005 年,产
量不足 5 吨。
昌宁兰山火腿 居住在卡斯镇兰山的农户坚持用传统方法喂养年猪,为备下上好猪肉次年享用,
家家户户都腌制腊肉火腿。将宰杀年猪后腿修整好,用精盐反复揉搓后装入筐内,浸腌 5 ~ 7 天,再
用重物挤压除去水分,悬挂于屋内通风透光处晾干后,用厚实纸密封包装,置于盛有荞壳或米糠仓内
防潮储存。兰山火腿色泽鲜艳,味美可口,储存 2 ~ 3 年不变质走味。2005 年,产量超过 100 吨。
昌宁更戛酸肉 又名面鲊肉。主料为猪肉和萝卜丝。每年杀年猪时,选猪头肉和猪蹄煮熟,趁热
拌上花椒、辣椒、茴香籽、草果粉和盐、炒面等,冷却后与拌入同样佐料萝卜丝(干萝卜丝充分浸泡、
洗净、滤干)分层装入事先准备好坛罐中密封腌制,两个月左右即可食用。既可开坛即吃,也可蒸炖吃,
色彩鲜艳,酸香可口,肥而不腻。2005 年,产量 50 吨。
昌宁大田坝腌豆腐 用当地出产大豆、地下水做成豆腐,经过晒、捂后,用本地辣椒粉及姜丝、花椒、
胡椒粉等多种香料拌和,分水、酒、油三种方法腌制。其色红艳诱人,掏出罐后在盘中摆三四天,依
然红艳,不会变色;味道香醇,卤味十足,口感极好,有刺激肠胃、促进肠道蠕动、消食、开胃等功效。
2005 年,产量 60 吨。
昌宁勐统冬谷米 勐统冬谷比一般稻谷晚熟四五十天,农历冬月才成熟,因此得名。明清时期,
【 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