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昌宁县志
P. 214
昌宁县志 1978~2005
油鸡 、水鸡 、干鸡 、鸡 酱及其他杂类食用菌上千吨。
五、手工业
昌宁县手工业主要有印刷业、酿酒、木器加工、竹器加工、制陶、雕刻。
印刷业 1978 年,昌宁县仅有县印刷厂从事印刷业。1985 年,印刷厂有职工 30 人,有平台印刷
机 3 台,切纸机 2 台,圆盘印刷机 9 台,订书机 1 台,铸字机 1 台,照相制版设备 1 套,固定资产原
值 24.60 万元。1989 年,县印刷厂兼并县陶器厂,投资 5 万元建成年产 30 万个水泥纸袋生产线。次年,
购置微机照排、激光扫描、胶版印刷设备 1 套,印刷装订质量获省印刷协会“产品质量信得过奖”,
完成工业总值 192.14 万元(不变价)。1994 年后,随着机关办公电脑增多和个体打字复印店陆续开办,
县印刷厂生存空间日益缩小。1998 年县印刷厂进行承包经营,2003 年实行内部定价认购转换为私营企
业。2005 年,昌宁县打字复印店遍及城乡集镇,绝大部分单位均有复印机、一体机等印刷设备。
酿酒 1978 年,昌宁县酿酒主要由供销系统、湾甸糖厂(制糖副产物糖蜜)酿造为主,年产量万
斤以上有达丙牛屎沟酒厂和耈街酒厂。1980 年,昌宁县产酒 681 吨。其后,陆续出现个体户、专业户
开办酿酒厂。1985 年,除县贸易公司糕饼厂设酿酒车间、县供销系统有 13 个酿酒车间(酒厂)外,
农村有少数酿酒农户,昌宁县生产粮食酒 184 吨,糖蜜酒和蔗渣白酒 987 吨。1992 年后,随着供销系
统深化改革,耈街、卡斯、大田坝等地推出耈酒、撒马酒、兰泉酒、二亩地酒等多个品牌。2001 年 3 月,
昌宁县耈酒酿造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年生产低度白酒 3600 ~ 4000 吨。至 2005 年,昌宁酿酒业全
部为个体私营企业,也有少数农户季节性自酿自饮,俗称“小甑酒”。耈酒酿造公司生产耈酒年产值
1500 万元,“耈”牌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木器加工 1978 年,昌宁县木器生产加工遍及城乡,除本土木工外,也有来自外地木工。1986 年后,
县内规模生产木器企业有县建筑公司、鑫泰木器厂(私营企业)。建筑公司生产制作办公桌、课桌、书柜、
档案柜等。鑫泰木器厂制作木碗、木杯、木烟灰缸、楼梯扶手等工艺品和墙裙等建筑装饰品。1994 年,
城关家具厂投产,主要生产书桌、书柜、餐桌、办公桌、会议桌、八仙桌、沙发、木凳、地板条、天
花板等。1995 年,康达家具厂投产,生产制作销售各类办公桌椅及各类民用床铺、橱具,并开设门市
部销售外来高压板家具。昌宁县木器加工作坊也遍及乡镇集镇。2002 年,建筑公司和鑫泰木器厂先后
改制、停业。
竹器加工 1978 年,昌宁县竹器多为竹篾编制品,以农用竹篮、笪笆、簸箕、筛子、粪箕等为主,
竹器生产遍及城乡村寨。漭水民间编织雨帽和纸伞(以白棉纸、竹篾、桐油为主要原料)较为有名,漭水、
卡斯、湾甸竹叶帽、细篾遮阳帽交供销社销售,耈街一带以编制篾桌、囤箩见长。另有少量编织精细鸟笼、
鱼笼。1995 年后,竹器编制发展到祭祀和丧葬用品,以竹篾扎制成人、马、车、屋等骨架,用纸裱糊
并彩绘。2005 年,农村大多生产生活用具仍用竹器,部分被塑料、铝制品等替代,城镇竹器加工主要
是祭祀和丧葬用品,竹器手艺人越来越少。
制陶 1978 年,昌宁县从事陶器生产主要有县陶器厂,以及红卫公社宝丰大乐腊坛罐窑、达丙八
甲一带季节性烧陶作坊。1979 年后,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燃料价格高,县陶器厂连年亏损。1985 年,
县陶器厂有职工 14 人,产土陶器皿 2.68 万件,亏损 0.21 万元。1989 年,县印刷厂兼并县陶器厂,改
为生产水泥纸袋,县境制陶业散见于农村。2005 年,仅有部分砖瓦厂烧制粗糙坛坛罐罐。
雕刻 1978 年后,昌宁县一些艺人按照树根自然形态,加以人工修饰造型成人或鸟兽等各种神态,
形象逼真。1983 年后,一些石雕艺人重操旧业,大量石雕用于丧葬墓碑,石雕作品以动物、传说人物
居多,有龙、狮、虎、鹿、麒、麟、鹤、凤等。1986 年 6 月,昌宁县首届端阳花街物资交流会期间,
展出“西天取经”根雕,被外地客商以 800 元价格购买。此后,根雕成为一种艺术品装饰时尚。开始
【 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