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6 - 澄江年鉴2018
P. 476

2018     澄江年鉴


           水平,提高终端设备配备标准和普及水平,扩容中小学互联网                              4.完善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行县域内教师在城
           接入带宽,加快普及校园千兆以上骨干网和百兆以上到终端的                          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
           校园基础网络。到2017年底,各中学、凤山小学、青少年活动                        一是互派支教交流,在各学校优势学科中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应
           中心带宽不低于200M,各中心小学、小西小学、县幼儿园带                         学科薄弱学校对口支教,薄弱学校选派相应学科教师到派出学
           宽不低于100M,其余村完小带宽不低于50M,实现网络100%                      校培养交流。二是岗位竞聘交流,各学校按县教育局和县人社
           全覆盖,确保学校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全面推进优质资源                           局核定教职工岗位数的95%,进行校内岗位竞聘,双向选择。
           “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充分利用玉溪教育云平台,实                          按县教育局和县人社局核定教职工岗位数的5%,实行全县岗
           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师生信息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资                          位竞聘交流。三是组织调整交流。参加全县岗位竞聘后未被
           产财务管理、校园设施管控、资助管理以及学校督导评估、学                          聘用的剩余人员由县教育局调整向缺编学校交流。四是学
           业评价、质量监控和信息服务等各项业务管理和数据分析,实                          区定向交流。县教育局根据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
           现精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和决策,大力提升学校数字化和智能                          平,确定教师交流数,由学区内坝区优质学校定向派到山区薄
           化水平。                                                 弱学校交流。
               (二)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三)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校长管理机制
               1.建立师德考评机制,开展工作作风专项整治。以深入开                           1.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制度。按
           展“两学一做”为契机,继续开展专项教育、集中教育等活                           照“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管理与年度业绩相结合,组
           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                          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县中小学校校长及
           责任感,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师德师                          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业绩考核。业绩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
           风考评机制,对师德师风实施年度考核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每月一次,年度考核每学年一
           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工作,加大                          次。业绩考核从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平时履职情况及年度综合
           对慵懒散混、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发挥好                          考评、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核。业绩考核结果直接与校
           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个教育队伍作风持续转变,                          长及学校领导班子奖励性绩效工资和事业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
           推动各项责任落实。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程度、教育事业发展                          核奖挂钩,由县教育局根据考核结果发放。校长、副校长奖励
           水平高低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来检验教育系统的“两学                          性绩效工资和学校中层领导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全县绩效工资中
           一做”学习教育成果。                                           统筹提取50%,由县财政教育事业发展资金中承担50%。
               2.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县教育行政主                           2.完善校长选聘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聘任管
           管部门负责对全县教师人事进行统一管理,核定职数,公开竞                          理办法,校长采取推荐考察或公开竞聘等方式产生,由教育行
           聘。将全县教师的身份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在不突                          政部门聘任;副校长采取校长提名、组织考察或竞聘上岗等方
           破全县教师编制总数和中小学教职工职数的前提下,按照规                           式产生,在学校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教育局任命。
           定的师生比和班生比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各校教师职称                               3.建立校长交流任职制度。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2个
           结构比例和实际办学需要等因素,每年6月核定每校教职工职                          聘期(每个聘期3年)的中小学校长,必须交流任职。鼓励和
           数和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实行教师公开竞争上岗,双向                           引导优秀中小学校长到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工作。建立优秀校
           选择。每校按核定教职工职数的5%安排教师参加全县竞聘、                          长柔性流动制度,符合党政干部任职条件的校长可交流到其他
           定向支教、校际交流,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教师职称评聘及                           部门单位任职,符合校长岗位要求的其他部门单位干部可交流
           岗位内部等级晋升在学校内部进行统筹,择优竞聘与人性化管                          到学校任职。
           理相结合,做到动态管理,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                              4.建立学校领导后备人才培养制度。为优化学校领导群体
           人机制。                                                 结构,完善选才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把政治
               3.创新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管                        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工作绩效优的优秀人才
           理,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五年行动                          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
           计划,着力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实施                           则,通过公开选拔、民主推荐、学校提名等多种途径发现和选
           “六大工程”: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工程、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拔学校领导后备干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采取专题培训、轮岗
           提升工程、班主任队伍专业素质提升工程、校(园)长专业化                          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为后备干部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
           水平提高工程、教育教学领军人才培育和引进工程、中青年教                          对后备干部实行定期推荐和考察制度,每两年推荐一批学校领
           师培养工程。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每年至少开展学科教师                          导后备干部,对被确定的后备干部对象每两年进行一次考察,
           教学技能培训两次、班主任培训一次、校长论坛两次,每年选                          把考察情况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重要依据。
           送一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和高等院校挂职和                              (四)深化课程改革,建立新课堂新常规
           培训。依托各学科名师工作室每学期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两                              1.建立教育教学常规的新常态。引导学校将工作重心切实
           次,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转移到教学上来,各中小学校建立学校领导和教师听评课制

            - 404 -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