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5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625
执政论坛
3.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投入大、成本高(水电路),产业基础薄弱,支撑能力不强(洋芋、
玉米、烤烟等附加值低),新的产业发展难。
4.政府投入不够,财力有限,只能解决面上的(镇、村组),到自然村难,到户就更难,投入
大,见效慢,返贫快。
5.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啃硬骨头工作不够,存在畏难思想,社会参与度不高,吃力不讨好。
6.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对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工作上存在畏难,流于形
式,走过场。不脱贫不提拔的政策对长期在一线工作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影响,尤其
是到2019年脱贫或摘帽无望的。
7.持续稳定的增收还不牢固,这些地方的脱贫主要靠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抵抗市场风险、自
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因灾、因市场随时有可能一夜之间返贫。
8. 产业发展很难,由于贫困地区点多面广量大,无法真正做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差异化、
特色化不够,产业同质化的情况比较严重,竞争力很弱,确保稳定持续的增收很难。
三、下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建议脱贫标准不搞一刀切
各个少数民族地方的贫困原因、贫困程度等不一样,脱贫的标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由于
部分扶贫政策标准存在规定过死、要求过细、脱离地方实际的问题,让基层难以操作、难以把控。
例如,在扶贫异地搬迁房屋建设工作中,比照城市标准详细规定了贫困户房屋建设面积,未考虑农
业生产工具摆放、农村生活习惯等问题,造成部分房屋不符合贫困户实际需要。再比如,一些少数
民族具有特定的生活习惯,在脱贫标准上要给予区别对待。建议在脱贫标准上让地方有一定的结合
本地实际的操作空间。
(二)建议进一步提高扶贫的精准度
决不能再搞大水漫灌,一定要精准滴灌。首先扶贫对象要精准,绝不能再吃大锅饭,有钱大
家花,必须要目标倒推法和排除法,把贫困对象搞准,这是前提也是底线,要不然好事会变砸。其
次是规划要精准,没有一个精准、切实可行、经过充分准备的规划,见子打子,东一榔头、西一斧
头,甚至反向而行,哪可能也越使力越背时。最后是决策要精准,现在各种扶持政策很多,资金量
很大,切忌一拥而上,搞普惠,一定要量力而行,因对象施策,扶贫资金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发挥
“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建议在扶持政策上区别对待,分类施策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很多,或为自然条件恶劣,或为天灾人祸,或为基础太差,或为技
术贫乏,或为缺少创业的勇气,这就要求扶贫工作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
不同的政策。例如,宣威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土地面积宽,土壤肥沃,但由于农耕技术落后,缺
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导致土地单产低,农业生产不能有效转化为农民经济收入,可考虑引进农业
龙头企业,依托本地资源加大开发力度,投资建厂,对本地玉米、洋芋、豆类、中药材等进行深加
工,带动本地就业,促进当地农民致富增收。再比如,部分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自
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