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2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6
P. 622
2016
中共宣威市委 ZHI ZHENG JI YAO
ZHONG GONG XUAN WEI SHI WEI 执政纪要
全部收支都要纳入人大监管视野,是对人民负责。
(一)范围
全口径,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要纳入预算和决算的统计方
法。我国目前主要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四部分。简
而言之,所谓“全口径”,就是在预、决算管理上不能有例外,不能收了钱、花了钱却不受控制和
监督。并且预算资金使用“正确不正确”“值得不值得”“效果好不好”都将是全口径预算决算管
理的重要内容。
(二)内涵
全口径预、决算,是指监督主体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
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和监督,是让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要纳入人大审查监
督的范围。全口径预决算监督,就是除了公共财政预算,还要把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社会保障预算这三项预算及各项决算都上报给各级人大审查和监督。
(三)结构
全口径预、决算的实施主体为政府,政府根据本级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制定财政预、决算草
案,报请人大审批形成法制化的财政预算决算。全口径预、决算的监督主体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人
大及其常委会审查并决定是否审批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并最终决定预、决算。
二、制约全口径预算决算监督的因素及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从预算编制时间来看,虽然《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应当在
人代会举行前一个月,将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及其他有关材料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机构进行初
审,但由于财政部门一般在当年财政年度即将结束时才着手预算编制工作,编制时间仓促,报送预
算草案的时间也比较滞后。从预算编制内容来看,主要不细化,预算报表所列的科目级次太少,绝
大多数只列到“类”“款”一级,“项”“目”具体内容基本没有,而且普遍没有收支明细表和预
算项目的编制说明。类似的预算草案,既看不出具体的收入来源和支出情况,何谈实质审查预决、
算收、支执行情况内容是否合规、合法、合理。
(二)实质性监督做不到位。预算的审查批准都在每年初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进行,通常做
法是: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后,一般先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确定,再经党委常委会讨论后,然后才提
交人大主任会、常委会、代表大会进行审查批准,这种事先经政府、党委提前“定盘子”的做法,
使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感到不便于对预算草案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也不便于对预算草案提
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加之政府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预算报告较为简单笼统,存在着“外行看不
懂、内行说不清”的现象,审查预算如同“雾里看花”,致使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流于形式,影响和
制约了预算监督的效果。
(三)机制不畅,刚性约束力弱。一是基金预算虽被列入地方“全口径”预算,但实际支出安
排的科目少,都是一些大项,如:农林水事务支出、城乡社会支出、教育支出等,没有细化到具体
项目,报告的数字一般都比较大。二是对上级各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地方人大没有审查权,
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