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6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6
P. 616
2016
中共宣威市委 ZHI ZHENG JI YAO
ZHONG GONG XUAN WEI SHI WEI 执政纪要
适应新常态 把握新机遇 推动新发展
——宣威市经济社会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周云锋
当前,在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
增长转换、产业结构从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
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宣威作为一个以煤炭开采为主
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转型阵痛、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也面临活力释
放、动力增强的良好机遇。近年来,宣威市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的大逻辑,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举措,精准发力,深处着力,强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
发展。
一、调结构、促转型,做好产业升级文章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过去,宣威一煤独大,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煤
化、煤电、煤冶在很长一段时期,促进了宣威经济快速发展,支撑了宣威在曲靖市,乃至云南省
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但单一的产业结构和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导致三次产业结构不协
调、不合理,工业重工偏重、轻工偏轻、耗能高、链条短、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弱、发展方式粗
放,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发展活力不足、带动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严控高耗能行业和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宣威以资源型为主、重化工为主、初
级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风险更加集中地暴露出来,特别是在煤矿整合重组、转型升级的过程
中,上下游产业连锁反应强烈,全市经济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在深刻反思自身产业缺陷,认真
审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宣威市紧紧围绕建设“云南现代农业强市、省际间节点城市、中
国火腿美食文化名城”的目标,全力推动农业提质、工业转型、三产提速,加快形成三次产业协同
发展的格局。
在农业上,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大
县的产业发展基础,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
农业,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整合涉农资金,投资1.34亿元建成集玉米、马铃薯为一体的良
种研发中心,切实解决好一粒种子影响一个产业的问题;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规模化种养、产
业化经营,全市累计流转土地26万亩,建成山地蔬菜、鲜切花、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园69个,带动100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