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文山州年鉴2018
P. 71
特 载
加快普者黑景区建设,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让 三是构建振兴平台。加快推进区域规划编制,修改完
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加快推进普者黑 5A级景区和坝 善城乡总体规划、县 (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城镇近期建
美、老山、坡芽等 4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成 20个以上 设规划,全面推进 “多规合一”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专
3A、2A级景区创建。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成丘北、 项规划,提升城乡规划水平。加快州民族大剧院建设,突
文山、广南、富宁、麻栗坡 5个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规划 出抓好文山市城市设计、路网建设和 “两山公园” 建设,
建设一批特色客栈、民宿、餐饮。在各县 (市)城区和具 加大盘龙河治理和绿化、美化、亮化力度,抓好火车站物
备条件的乡 (镇),实施一批宜居、宜业、宜游项目,建设 流园区和麻栗坡至文山、马关至文山入城口的规划建设工
一批布局合理、特点突出、环境优美的生态公园、慢行道 作,提升城市品位。统筹抓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和风景走廊。支持开发、生产具有纪念价值、文山特色、 给排水、“两污”处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电力燃气等
方便携带的旅游商品,着力培育一批旅游文化企业,借力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镇的
“一部手机游云南”,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构建点线面结合、 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
游购娱一体、产供需对接的旅游格局,推动旅游文化产业 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房地产稳定在合理区间。实施棚户
转型发展,年内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316亿元以上。 区改造不低于 18万户。加快推进普者黑、坝美、平远、
三是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天保等特色小镇建设,继续谋划建设一批康养、生态、美
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突出企业创新 食、传统加工业、民族文化一体化的特色小镇。加快村庄
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 规划编制进度,精心开展农村民居设计,加大传统村落保
度,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发展先 护开发力度,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性工程。落实农民进
进制造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共享经济、数字经 城落户各项优惠政策,加快进城农民市民化。
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平 四是激发振兴活力。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 30年的政
台建设,以 “高层次人才引进”和 “乡情聚才”行动为抓 策,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
手,大力引进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层次 村承包地 “三权”制度分置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人才,鼓励科研人员和技能人才在岗或离岗创业创新,促 建设,持续推进以 “三权”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
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实施质量强州战略,开展区域 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
品牌培育,创建质量提升示范区、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 试点,探索发展 “股份合作型、资产整合型、产业牵引型、
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 “文山品牌”。 休闲旅游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消除集体经济空白
(四)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实施乡村 村。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体制,鼓励
振兴战略作为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一是绘就振兴蓝图。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作用,突 五是健全振兴体系。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机
出农村 “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城乡 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强农村专业人才
融合、农民脱贫致富等重点,统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 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健全自治、法治、
空间利用、生态环保等因素,承接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 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
划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要行动安排,利用 “三农”发 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农村发展,
展大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成果,高质量编制州、县两级乡 着力整治城乡赌博之风、攀比之风、大操大办之风,强化
村振兴规划,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的规划体系,确保 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家、重义守信,
规划可持续、管长远。 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筑牢振兴基础。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 (五)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推进以供给
业发展项目、城镇建设项目,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年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激发
内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4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 1085 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 637万亩以上、 “五小水利”工 一是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认真推进 “破、立、降”各
程 23万件以上,解决 4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建设 项工作,加快处置 “僵尸企业”;坚决打击 “地条钢”,严
一批 “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公路管护机制,整治提升路 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落后产
域环境,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继续抓好自然村公厕建设、 能退出,破除无效供给。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
垃圾有效治理和污水处理等工作。统筹城乡电力、通信、 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 “抱团取暖”,按行业或跨行业组建
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共 大集团,增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纳规纳限,加大对实体
服务均等化进程,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经济的帮扶力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
3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