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73

特  载


                机构加大对项目建设支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争取社会资本注入。加强用地计划指标
                和产业发展的规划衔接,积极开展城乡增减挂钩,加快闲置土地清理,优化用地结构,推进项目
                集约用地,确保重点项目合理用地需求。二是集中精力抓招商。坚持 “两大一铝”作为主导产
                业,进一步找准发展重点,主攻产业链高端项目、配套项目和缺失项目,壮大产业集群。大数据
                重点突出呼叫服务和电子商务,大健康重点突出健康医药、健康运动、健康养生产业。铝加工重
                点突出汽车零部件、医药食品包装、铝制家装用品 (重点是高端厨具)、电子家电用铝材以及关
                联配套产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重点瞄准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目标区域。
                加快完善大数据、大健康、铝加工、土地储备、呼叫中心等专项规划,精心编制一批效益好、能
                落地的项目,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做到精准招商。在 “招大引强”的同时,注重对中小企业特别
                是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引进。切实改变招商方式,坚持以小分队招商为主体,
                突出小型 “圆桌式”招商,提高招商项目的 “对接率”和 “成功率”,积极尝试有偿招商。同时

                要用好用活省和贵阳市搭建的招商平台,做到宣传广泛,推介精准、对接有效。2016年力争洽
                谈引进项目 5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 10个,20亿元以上项目 2个。
                三是认真履职强服务。抽调精干力量充实重大项目办公室,完善重大项目督查、调度、考核机
                制,强化重大项目跟踪管理。加强项目服务,执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牵头部
                门、一个责任单位的 “五个一”服务制度,对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和审批事项实行会商联
                办、联审联批。对招商引资合同不履约、履约不开工、开工进展慢三类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并
                加强整改。切实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秩序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敲诈勒
                索、阻挠施工等不法行为。
                     (二)着力培育产业新业态。以大数据为引领,以 “互联网 +”行动计划为路径,抓好产业
                培育这个关键,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把体质做优,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把体能
                做强。首先,推动特色优势工业从 “小”变 “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特
                色食品等特色轻工业。全力推进圣济堂大健康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以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
                为主的新医药产业;围绕打造 “贵州千亿级生态循环铝工业示范基地”,抓好规划编制,大力发

                展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将站街至卫城一线打造成以氧化铝、电解铝、铝制品加工为重点的铝及铝
                精深加工产业带,突出抓好中铝电解铝、国机磨料重组七砂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材
                料、装备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中小企业入园
                发展,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实现集群式发展。促使中电贵云科技服务园呼叫中心、互联网金融产业
                园等 1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行,益华呼叫中心产业园项目顺利实施,启动建设 “双创”核心示
                范基地。其次,推动服务业从 “弱”变 “强”。一是依托职教城加强与行业性指导机构、科研院
                所、重点企业合作,整合政校企资源,打造职教城 “双创”联盟基地,重点抓好云梦空间、淘宝
                生态城等项目建设,搭建创客服务平台、打造创客活动品牌。二是以 “三农”领域作为电子商务
                发展主战场,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
                市场化服务,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 “互联网

                 +”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三是启动建设
                乡愁贵州园,加快四季贵州、茶马古镇等旅游地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骆家桥 (长津)生态循环
                健康农业示范园、红枫 (山韵)茶文化体验园等项目建设,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
                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第三,推动农业从 “传统”到 “现代”。一是以红枫绿
                                                                                                     9
                                                                                                 ·  3 ·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