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0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400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 /2017


                  建立社会组织领域专家智慧库,为 10家申报贵阳市项目的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围绕
                  “生态文明”和 “诚信建设”两张清镇市 “名片”,扶持生态保护联合会、诚信促进会等同领域
                  社会组织,培育出 “第三方参与环保”“诚信人家” “积分超市”等精品社会组织项目。二是引
                  导社会力量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以 “百家争鸣”“四强四助”为载体,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企业
                  经济组织履行社会责任。2016年,创建诚信经济组织 (企业)200余家,创建 “守法诚信经营
                  示范户”50户,深入开展 “企业助村”“企业助学”等活动,帮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6000余
                  人,开展技术培训 150余场,为家庭困难学生入学捐资 300余万元。通过和谐促进会平台,筹措
                  资金 260余万元,投入化解和帮扶资金 200余万元,化解矛盾纠纷 60余件。圣济堂制药有限公

                  司和长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贵阳市评为 2016年度 “四强四助”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企业。
                  三是以 “六小联通”引领公众参与治理。细化治理单元,结合社区、居委会实际,积极推进社会
                  治理向基层延伸。2016年,打造 “六小联通”示范点共计 26个,并结合社区院落楼栋自我服务
                  管理实际,在百花社区印象康城小区探索打造清镇市首家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发挥了党员在激发
                  社会活力,夯实基层网底、带动公众参与、开展公益服务的引领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居民自我管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 “社区小舞台·百姓大圆梦”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
                  宣传教育活动 20余场,进一步增强了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四)创新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依法规范社会秩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和公共管理水
                  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做好信访维稳统揽调度、矛盾化解等常态
                  化工作,通过专题会议、积案研判、牵头化解等制度的落实,强化领导接访、包案,抓好重点时

                  段盯防稳控、驻点劝返、后勤保障等工作,实现了 “六个坚决防止”和 “六个零”的工作目标。
                  二是强化平台案件处置。按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围绕八个工作环节 (受理—派
                  遣—追踪—回复—核查—反馈—结案—考评),探索建立案件处置 “闭环系统”模式,有效推进
                  各平台群众诉求的处置效果。2016年, “12345”平台共受理案件 9897起,结案率为 9598%,
                  群众反馈满意率达 100%;“筑城微治”受理案件 6602起,结案率为 989%; “百姓———书记市
                  长交流台”受理案件 202件,办结率为 100%;共受理市民来电来访 1819件,解决市民诉求
                  3672个。三是优化社会治安秩序。坚持以 “两严一降”为统揽,建立健全了全市社会治安防控
                  体系和覆盖乡 (镇、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向好。刑事立案率逐年降
                  低,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日益完善,流动人口 “三管”工作达到序时目标要求,禁毒工作取得了明

                  显成效,没有发生恶意炒作、恶意宣传等负面舆情,群众安全感达 97%以上。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总体来看,清镇市近年来社会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清醒地看到,与上级要求和群众的期
                  盼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抓社会治理创新上还存在短板和问题。一是统筹力度还不够。群工委还没
                  有充分发挥好目标考核 “指挥棒”的作用,各项工作较为被动。比如:在统筹 “民生十困”和
                  项目申报、建设工作中,部门协作不积极,对社会治理考核不重视。在乡镇层面,乡镇群工委力

                  量缺失,大部分乡镇群工委工作由政法委书记抓,导致统筹协调方面存在问题,农村社会治理推
                  进不力。二是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亟待加强。清镇社会组织生存发展基础薄弱,结构比例不平
                  衡,参与社会服务的方式手段单一,缺少统一的管理和创新。虽然已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完
                        ·
                   · 3 6
                      6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