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9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399

党的基层组织履职


                工委牵头组织,社区具体申报实施” 的方式,切实抓好社区公益事业项目建设,2013至 2016
                年,共实施 “新型社区 · 温馨家园” 和 “三年千院” 公益事业项目共计 120个,结算资金
                493534万元 (争取到贵阳市项目资金 246767万元,本级匹配 246767万元)。改善了社区特别
                是老旧小区各项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了社区绿化、脏乱治理、文体设施、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
                在 2016年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清镇市在贵阳市排位第四,五个社区群众满意度指数均排在贵阳
                市前 23名,列入贵阳市第一梯队。二是坚持做实居委会。着力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问题,
                完成全市 38个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面积达标任务 (200平方米)。在探索居委会小区院落自管模
                式方面,我市以红新社区金盆路院落为试点,围绕 “管理机制好、环境卫生好、生活秩序好、服

                务配套好、文化氛围好、社群互动好”,率先探索建成 “六个好”院落自治试点,凝聚了居委
                会、驻居单位、居民共驻共建的合力,进一步提升院落居民自治积极性,相关经验得到贵阳市委
                群工委的认可和推行。三是坚持做精网格。在村 (居)统揽网格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划分了网格
                化服务管理工作责任片区,对原 109个网格存在服务管理争议或盲区的 6个区域予以明确调整。
                通过开展 “优质服务进网格”活动,积极推进网格管理员履行职责,面向辖区居民、企业、社会
                组织提供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了全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覆盖率达 100%。按照
                “三级平台、三级联动”的要求,完成市、乡 (镇、社区)两级网格化管理机构组建,推动了网
                格员信息录入和数据使用,并以站街镇和新岭社区为试点,推动 “社会和云”示范点、网格化管
                理示范点、“互联网 +”社区服务示范点建设,示范点功能初见雏形,进一步整合服务窗口,实

                行 “八小时错时”工作制、“AB角顶岗制”,设立 “便民利民满意 100”生活热线,推出代办服
                务、预约服务、家政服务、就业服务、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内容和项目。四是探索农村社会治理
                新模式。坚持以 “巩固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成果,提升村级治理水平”为抓手,按照整村推进、
                试点示范、全面提升的原则,整合部门资源,2016年打造了红枫湖镇右二村、大冲村和犁倭镇
                小屯村等一批农村社会治理示范点。围绕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凝聚民心、民主自治能力
                建设,建立了 “横到边、纵到底”的群众工作网络,截至 2016年年底,共投入 31482万元,完
                成 22个农村群众工作室和村民组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惠及群众 5万余人,不断推进党务、

                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向村民组、自然村寨延伸。在健全村民自治和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方面,红枫
                湖镇充分发挥乡贤共治,探索出 “五老评议”自治模式,相关经验得到 《中国社区报》 《贵阳日
                报》《贵州民族报》等媒体登载。王庄乡采取 “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工作共抓”方
                式,联动塘寨电厂和塘寨村共驻共建,布依族苗族探索 “村企联建”共创模式,进一步实现农村
                支持企业、企业反哺农村,相关案例荣获 2016年贵阳市 “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三)激活 “三社联动”,推进社会协同

                     坚持以抓 “三社联动”(社会组织培育、社工队伍建设、社会力量参与)为突破口,在提高
                社会协同能力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实施社会责任履行工程,致力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协同治理体
                系。一是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始终坚持 “党建政治引领、政府依法监管、‘枢纽型’社会
                组织带动指导,孵化基地日常服务、社会服务公益项目支撑”的方式,加强小微社会组织培育和
                发展。截至 2016年年底,共有登记注册社会组织 106个,在基层备案的社会组织约 242个,认

                定了工、青、妇等 11家群团组织和人民团体为市级 “枢纽型”社会组织。2015年,与贵州大
                学、贵州民族大学相关专家团队签订了合作协议,打造 “清镇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出台
                《清镇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三年工作计划》,有 7家公益社会组织入驻。依托高校专家团队,
                                                                                                      ·
                                                                                                   6
                                                                                                · 3  5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