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7 - 中共澄江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357

研究探讨

                  和营养元素失衡,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
                  加。另外,澄江县畜禽养殖业80%集中在坝区,向抚仙湖径流区外转移迫在眉睫。
                       (三)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
                       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97.3%,除蔬菜、养猪、烤烟和家禽外,其它产业
                  小散弱,产值均未过亿,新兴特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核桃产业见效尚需时日,大樱桃量
                  少产值低,蓝莓的产值相对较高但目前也只占到总产值的3.52%,亟待做大做强。已通过国
                  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澄江藕”“澄江藕粉”“抗浪鱼”等地方优势农产品发展规模、质量均
                  有待提升。例如,本地种植的荷藕销售价格高出红河、建水等外地荷藕65%,本地鲜食需求
                  有限,用作藕粉加工原料则增加企业成本,扩大种植面积缺乏经济驱动,持续补助又将增加
                  政府投入压力。
                       (四)融合发展步伐不快
                       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和农村服务业领域政策不明确,农业龙头企业小、散、弱,农副
                  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缺乏有经验、有实力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
                  不高。抚仙湖流域项目审批环节多,结合一产发展餐饮、住宿、娱乐难度大。庄园经济发展
                  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农业庄园与“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
                  的六有标准还有差距。
                       三、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建议
                       (一)抓融合,拓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尽快完成多规合一的产业发展规划,明
                  确基本农田、城镇和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产业融合和产城融合的思路,探索“农业+城镇
                  化”“农业+旅游”“农业+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
                  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景观功
                  能,在一城五镇多村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中,在城镇周边划定的基本农田、交通沿线、北
                  岸湿地、河道周边大力发展兼具绿化、彩化功能的景观苗木、特色花木、蓝莓、荷藕等农
                  业产业,连片建设千亩桃花、樱花、荷花、玫瑰景观园区,使抚仙湖沿岸、交通沿线、城
                  镇四季常绿、景致各异,打造美丽澄江展示窗口,使游客有看点,农户有收成。充分利用
                  澄江县地方特色文化氛围浓郁,拥有抚仙湖和帽天山两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年接待游客数
                  量多达600万人次的优势,深入挖掘农业的旅游功能,支持企业和种植大户通过盘活养殖用
                  地、农村集有建设用地、农户闲置宅基地等土地资源,或者采取钢结构建筑、全木质建筑
                  等方式,破解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难题,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摄影婚
                  庆、创意农业,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
                  村休闲度假产品,在农业功能向旅游功能拓展中提升荷藕等产业的整体效益。继续加大对
                  现有15户龙头企业的扶持,引进和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规模大、带动农户面广、
                  加工营销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利用
                  澄江特色农业资源,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开发生产鲜花饼(茶)、精油等系列产品,
                  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围绕蓝莓、荷藕、核桃、景观苗
                  木、抗浪鱼等特色资源推进生产基地建设,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或“龙头
                  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着力打造精品生态农业示范庄园,并发挥庄园在标准化种植、新
                  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蓝莓、景观苗木等高原
                  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规模。

                                                                                                     313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