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16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的自豪。
除了朝山会外,老家库
生态古村 依然沿袭着彝语(白倮倮语
言)交流的习惯。男女青年
结婚,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不
入洞房,需陪客人打歌到
【老家库】 天明。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王永虹、黄树 老家库人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还呈现
勋),老家库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小湾东镇澜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村中的十多株古树奉为神
沧江峡谷一个著名的千年彝村。原名“拉鸡库”系 树,从不随意修枝打叉,村民建盖房屋、村里修建
彝语,意为虎所在的山,此地从前是森林,是虎出 公路为古树生长让出空间的例子比比皆是。千百年
没的地方,后演变为老家库。这是一个与虎有关的 来,老家库一直延续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宁可在
彝族村寨,村民自称:白倮倮(白彝)。 村中挤一点,也不去村外的耕地中建盖房屋,占用
几百户人家的老家库村子傍着耕地依山而建, 一寸土地,村中如今还完整保留着南涧彝族自治县
村落镶嵌在十多株古树之间,黛瓦白墙。进村的道 最大的地块,即两块20多亩土地,那是令老家库人
路弯弯曲曲,村口有两棵古老的大榕树,树古老, 无比自豪的宽敞平坦“二十一亩大地”,周围的田
高数丈,树身相绕相缠,其苍劲有力的枝杈伸向天 园风光乃是南涧县澜沧江边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空,树干粗得需几个大汉才围得过来,树皮斑驳。在
老家库,古榕树、古玉兰,总是与村庄同时现身,村 【汉坝寨】
东、村西、村中、村头、村角都可以看到古树的身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朱金磊),汉坝寨
影,对老家库来说,这些古树来历或许太早了,村 位于腾冲市蒲川乡龙朝社区,与对面的巍巍清凉山
庄的兴起和变迁,都贮存在古树的年轮里。 相比,显得娇小玲珑。村前的池塘,无形中给村子
离两棵大榕树斜前上方不到400米的小学校操 增添几分灵气,周围成片的竹林和茶园,微风拂
场上边还有两棵更为古老的玉兰树,20世纪50年 过,竹影摇曳,茶园飘香,更为汉坝寨抹上无尽的
代勘测小湾电站的苏联地质专家曾判断这两棵古 秀色。
树树龄已超越千年。每年初夏,满眼碧绿树叶中 每年夏季都有成千上万只白鹭前来安家落
绽放玉兰花如一只只展翅飞翔的白鸽,散发新鲜 户,繁衍后代,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它们或在天
的香气。 空翩飞起舞,或在枝头悠然欢歌,或在溪水边逗留
沿着横贯村中的道路缓缓前行,亦梦亦幻的 嬉戏,或在田野里闲庭信步。当地的村民和白鹭像
感觉扑面而来,仿佛阳光照射到这些鳞次栉比的老 是一家人,从来舍不得伤害它们。
屋时打了折扣,陈旧的气息,幽幽地在屋檐下和道 汉坝寨光照时间长,水质无污染,水净鱼
路中弥漫着。沉净、寂然,似那些石头支砌的墙 肥。多年来,“端午节放鱼苗,中秋节分鱼吃”成
体,抑或灰暗的铺瓦,又似乎源自那一条条进家的 了村里不成文的规定。
石头路,久远的亲切中夹着些许的怅然。这种石
头,容易生成片状,是支砌房子的好材料,老家库 【南溪村】
的村民习惯用石片支砌墙体。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白付平),据南溪
农历春节时,老家库的村民们会在一棵笔直 村的族谱记载,清康熙二年(1664年),丽江大研
的松树上,斜挂着一枝长长三叉松枝,一块红色经 镇五台办事处上吉村纳西语地名为“拉青瓦臭不
幡(当地人称为青披),穗子千转百结,昭示老家 古”一个名叫“伍训夸”的纳西汉子,时年25岁左
库村新年美好愿景,全村的男女老少围着松树踏歌 右,赶着一群羊到南山放牧。放牧地原没有人家,
而舞。家家户户捐钱捐粮聚集在一起杀羊、煮羊肉 也没有地名,他坚持边放牧边堆砌石头搭建窝棚,
稀饭朝山祭拜,家里有喜事的还到会场煮饭,赠送 长期居住放牧,并以羊粪作肥料种植麻子、蔓菁、
前来朝山的客人烟酒和米饭。活动结束后,青披轮 萝卜、洋芋。可喜的是,这些农作物长得非常好、
转到人家,要打歌聚会庆祝。这样的民俗活动在老 产量高。他觉得这地方还不错,可以安居乐业,就
家库据说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岁月轮回,老家库人 独立门户安了家。现在的南溪村,已经发展成为由
也因能当上40多年才能轮到一次的会头而感到无限 3个村民小组、51户、251人组成的传统村落。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