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15
生态旅游
大院’、‘班洪四大嫂’饭店、‘班洪抗英’议事 接待中心、养殖小区等公共设施。在民居建设工程
厅、陈列馆、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开发”为建设内 上,保持原来的民族民居风格,统一建成阿昌族群
容的红色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众喜欢的木架结构青砖灰瓦民居。由旅游公司负责
班洪乡在历史资源挖掘的基础上,做好红色 修缮装饰。省烟草公司在户撒乡11个村委会内整体
景区引导标识牌和旅游宣传册的设计制作,按照特 投资4.15亿余元,整合其他资金1.9亿多元,重点实
色突出、位置合理、用材质朴(尽量采用本土、传 施道路、水利、民居建设工程,完善教育、卫生事
统材料)特点,采取汉、英文结合,设计、制作好 业、文化建设等综合提升工程,全乡的基础设施和
红色景区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游图、标 乡村面貌得到大幅提升。
志牌、景物介绍牌等。编印班洪抗英史实、班洪四 二、特色村寨建设
大嫂事迹的旅游宣传册。 特色寨门、民族文化广场、古老的奘房、带
三、发挥特色优势,走旅农观光路 有历史印记的石板路,这些极富阿昌族风格的建
班洪乡按照“种有规模、看有样板、民有实 筑,是户撒乡芒旦村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惠”的总要求,采取“乡有万亩、村有千亩、组有 芒旦村是阿昌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一
百亩样板地和沿路有风景林、上中下全覆盖”的 个村寨。阿昌刀铸造、银器打制工艺,特色民居、
工作措施,高起点、大气魄发展竹子产业。至2016 奘房都有悠久的历史,据传可追溯至明清时期。
年,班洪乡以“合作股份”方式发展村组集体经济 芒旦是陇川县重点打造的阿昌族传统特色文化生
项目l2个,涉及6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主要 态村,2010年陇川县正式启动“芒旦阿昌族特色村
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兼顾加工业、餐饮业和其 寨”建设项目,民族特色产业培育是“芒旦阿昌族
他商业,已获得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年底可见效 特色村寨”建设的重中之重,其重点便是户撒刀。
的集体经济项目5个。 自古以来,阿昌族的户撒刀就声名远播,芒旦村阿
班洪乡发展农业的同时,打造“美丽家园” 昌族村民们完整地承继了这门传统手工艺。针对芒
农业观光乡村旅游。观光园以蔬菜、农作物为主, 旦村户撒刀炼造规模偏小、设备陈旧等问题,陇川
适度开发休闲项目,增强科普教育内容。让游客吃 县利用特色村寨扶持资金,重点扶持4户阿昌刀经
农家饭、住农家屋、摘农家果,品尝生态食品,体 营户升级改造技术设备。
验农耕文化。班洪乡毗邻南滚河国家公园,班洪乡 芒旦村成立旅游协会,组建业余文艺演出
是沧源县的六个边境乡镇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在 队,进一步强化阿昌族文化生态村品牌。村民依托
南滚河沿线的村庄,在建设旅游特色村庄的同时, 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生活水平有较大
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吃住游一体,让游客在南滚 的提升,文化保护与旅游产业实现良性互动,推动
河边融入自然。班洪乡正在以旅游+生态农业观光 村寨经济、民族文化的发展。2016年芒旦村被列为
方式向前发展。 示范村建设,以民居建设、刀型广场、阿昌文化传
承馆、村内环境整治、排水系统等公共设施建设为
【户撒乡生态旅游发展】 重点,这些项目完成后,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环境
据《云南日报》载(记者王云瑞),陇川县 得到极大改善。
户撒乡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 三、培育农村种植业
态环境、民族传统文化,整合资源,提升基础设 户撒乡过去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等粮油作
施,擦亮户撒乡美丽乡村名片。 物为主,产值不高,缺乏主导产业支撑,村民增收
一、“幸福阿昌”工程 难度大。经过农业方面的专家考察,户撒乡的自然
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省烟草公司帮扶实施 条件较适合猕猴桃生长,而且要比其他地方早熟半
“幸福阿昌”工程。“幸福阿昌”工程以完善公 个月以上,价格上有优势,售价最好时达40元/千
共基础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建设内 克。2016年,户撒乡规划发展2万亩猕猴桃,带动
容,总投资1…487万元,配套建设的还有道路、雨 全乡5…000多户种植。猕猴桃种植作为户撒乡特色
污分离系统及管道、文化传习馆、文化广场、旅游 优势项目,为生态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甜 江 整理)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