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4 - 石林年鉴2017
P. 384
SHILIN 年鉴
石林 YEARBOOK
2017
次创业的,凭工商注销或法院判决破产等相关证明材料,按 2.加大补贴力度。对返乡农民工在户籍所在乡镇(街
其企业实际货币投资额的50%,享受市级财政给予的一次性 道)辖区内创办经济实体,且办理营业执照,稳定经营6个
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二次创业补贴。 月以上,带动当地3人且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创业
8.对毕业5年内,未享受创业园区免费孵化服务,在我 者享受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创业补贴和一次性1万
县行政区域内通过租赁方式获得经营场地,且持续经营1年 元的场租补贴。
以上的大学生个人或团队经营实体,享受市级财政按照经营 3.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征集和推介。结合农民
场地所在地段同类场地租金平均水平70%的标准,给予最长 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需求,加大创业项目征集、推介工作力
不超过2年的场租补贴,每年场租补贴最高不超过1万元。 度。完善市场化创业项目征集工作机制,鼓励各级政府职能
9.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公益项 部门、驻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各类企业
目,每年评审认定通过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实体),享受市 等开发征集创业项目。对开发项目成功创业且正常经营1年
级财政给予的每个项目(实体)2万—5万元的一次性无偿资 以上的,享受市级财政分别给予的项目开发者1500元、项目
助扶持。 实施者3000元一次性创业服务补贴。
(十)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 4.继续开展“农业创业示范村”建设工作,每年建设
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成果转化,应用职务发 1—2个“农业创业示范村(社区)”,达标后享受市级财政
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按不少于60%的 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所有。支持专业技术 5.推进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鼓励相关社
人员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 会力量新建或利用现有场地资源,通过改造、整合、挂牌、
科技成果产业化,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财政 共建等方式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示范园区。
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 通过市级考核认定为“优秀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及农业创
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 业示范园区”的,享受市级财政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在 (十三)规范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完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 整合各类创业导师资源,完善创业导师资源库。各级各
专业技术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 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由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有
的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条件。 关部门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建立创业导师劳务
(十一)鼓励电子商务领域创业 报酬、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创业导师作用。
把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就业创业纳入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十四)统筹资源形成合力
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 统筹发改、工信、财政、人社、农业、旅游、文化等
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登记注册,但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 职能部门出台的各项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畅通部门间协调联
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者,也可按规定享受创 系渠道,打破部门利益化、政策碎片化的传统工作格局,形
业贷款及贴息政策。加快培养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素质专门 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创
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组织职工培训的电子商务企业和组 业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支持群团组织结合自身职责特点,充
织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可按规定享受 分利用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贷款“三位一体”的创业
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对未进行工商登 扶持工作机制,结合行业、市场需求及特点,不断探索创业
记注册的,其从业人员可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参加 扶持的新方式,构建创业服务的新载体,积极鼓励和引导职
社会保险。 工、青年和妇女等群体勇于创业,切实发挥其在创业中的生
(十二)支持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 力军、主力军和半边天作用。
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村户籍的城镇个体工商经营从业 (十五)建立就业创业奖励机制
人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探索推 2016年起,对我县就业创业成效显著的优秀创业者、创
进农业创业示范县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创业资源,落实 业导师、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每2年开展1次昆明
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激发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 市就业创业典型评选推荐活动。
少数民族、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创业热情。 三、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1.突出贫困地区创业帮扶。在贫困地区创办企业、创 (十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
办“一村一品”“一品一园”或“创业一条街”的创业者,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加大对困难家
带动当地贫困人员2人以上10人以下就业的,经济实体法人 庭、少数民族、残疾高校毕业生帮扶力度,将求职补贴调整
享受市级财政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带动当地贫困人员 为求职创业补贴,对象范围扩展到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
10人以上30人以下就业的,经济实体法人享受市级财政给予 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市属技校高级工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
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带动当地贫困人员30人以上就业的, 技班毕业生可参照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创业补贴政策。
经济实体法人享受市级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对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