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昆明年鉴2017
P. 75
特 载 2017
目,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 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 (五)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资8亿美元以上。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去产能,完成国
突出项目带动。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跟踪对接国家 家和省下达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巩固钢铁、煤炭去产能成
和省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充实完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 果。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形成5 000亿元投资规模的项目库,建成PPP项目申报动态 破产清算、调整产品结构,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发展
储备库。充分利用昆明合作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以购代 租赁市场,激发外来购房需求,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
建基金,继续安排25亿元“五网”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争 销售面积超过1 200万平方米。严格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
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重点 理,加大债务置换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融资成
项目投资基金等资金支持。加强前三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 本。深入开展降低企业成本行动,力争全年电力用户市场
目跟踪管理,发布第四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以 化交易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为昆明企业节约用电成本
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实施市级重点项 30亿元以上。安排1 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对重点企业
目325个。落实好国家和省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确 给予物流运费补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生产要
保房地产投资完成1 650亿元以上、增长8%以上。 素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免缴坝区耕地质
推动项目落地。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 量补偿费。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脱贫攻坚、生态环境
效率。完善投资包保责任制、项目会办制、现场办公制等 等领域,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制度,有效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合理布局项目新增建设用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
地,依法加快土地出让,抓好纳入省“四个一百”、市级 革,推进市政公用企业健康发展,完善投融资公司资本
重点项目建设。制定项目开工年度计划,以开工时限倒逼 布局,明确管理服务类企业功能定位,转变产业类企业发
前期工作,力争计划新开工项目在三季度前全部开工。 展方式,推动国有资本证券化、企业股权多元化,稳步发
(四)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市对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脱贫攻坚高质 县财政管理体制,探索在县区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工作机
量、增收可持续的要求,认真开展“挂包帮”“转走 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
访”,落实好“七个一批”工作举措,整体推进贫困地 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
区脱贫攻坚,完成2.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 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完成国有林场改
建设,启动实施易地搬迁4 111户、宜居农房建设3万户以 革任务。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上。计划寻甸县退出贫困县名单、6个贫困乡和67个贫困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确保昆明综合保税区封关运
村出列、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行,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通过
加快发展高原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 封关验收。统筹推进铁路口岸规划与申报、跨境电商综合
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保障菜篮子供应,提升畜牧、烤 试验区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争创等工作。落实进
烟、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 出口贸易政策,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以上。新缔
品供给。支持组建“云花集团”,做大做强“云花”产 结国际友城1座,新增1个国家在昆设立签证中心,争取澜
业。新建宜良冬林苑等8座以上都市农庄,建设马金铺 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及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落户
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个以上农业园区。扶持发展农民专 昆明。配合省办好“2017商洽会”、国际旅交会。
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实现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40亿 推动创业创新。开展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创新
元以上。 产业培育工程,组织开展重点科技创新项目100项。实施
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呈贡区国家中小城 科技创新平台倍增计划,新增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技术
市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安宁、东川、宜良统筹城乡发展 研究中心15个、院士工作站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
试点工作。新增城镇户籍人口1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个,新增各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达到65%。启动农村公路硬化工程800公里以上、永久性 80家。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创
保留自然村公路路基改建工程500公里以上。新建气象公 建2个新型双创孵化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面积50万平
共信息电子显示屏600块,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和60% 方米。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培育300个、引进
以上自然村。完成20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任务,推进80 30个科技服务机构。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
个左右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争取20个村列入国 管理,创建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面落实促进
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个村进入省级示范村名录,创建2 民营企业发展、民间投资扩大的政策措施,加强民营企
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 业合法权益保护,推动民营企业梯队成长,提振民营企业
区),建成18个特色小镇和历史文化名镇。 发展信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