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241
艺文志
羊肠,驮载艰难,脚费浩大,且黔省不产食盐,须从川地肩挑背负,运至猿猴转贩,“请将赤
水河道疏凿开通,使入京之铜铅、客商之盐货,俱由水运,上可节省国帑,不亦利济民生。”
具疏人告,经部议准,随即勘估具题,借动闲款银三万八千六百四十二两五钱零。上游自赤
水河天鼓岩至新滩,共二十七滩,委大定府知府王允浩分办,下游自盐井等滩至鸡心等滩,
共四十一滩,委遵义府知府陈玉殿分办。于乾隆十年(1745)十月初一日兴工,至乾隆十一年
(1746)闰三月初一日工竣。经督部院张公亲行履勘、题报。续因河道初开,商船畏缩不前,
官为试运,节省无多。乾隆十四年(1749)十一月,内抚都院爱公以“此河果否于滇铜、黔铅
运务两有裨益?现在河道是否深通、抑须检修?”委予率毕毕节县凌均前往勘明、详报。遵即
于是年十一月十九日亲往会勘。
自赤水河天鼓岩至白沙河六十余里,其间有张会、新亮、长滩、老虎等滩,水高石大,吊
放艰险,虽老虎滩而下瓦窑、大河口、王家野猪等滩,数里舟可通行,第毕节至老虎滩无陆路
可通,故须以白沙河为口岸,船货皆于此上;自白沙河至鱼塘河,河身稍窄,中有红石梁、猪
圈门、庙儿、碓窝等滩,乱石堆积,水势陡险,船户轮流吊放,一日止可行二三十里;自鱼塘
河至新龙滩三百余里,河宽水平,舟行无碍。新龙虽名一滩,实则连接六滩,每滩相去止一二
丈,下又紧连上长、中长、下长三滩,一连九滩相接,中间并无停桡、歇气之所,船头驾抬、
船尾驾舵之二水手,瞬息一气,撑放三里余之九滩,安能有此长力?所以每多失事。厥下又有
殷胡子沱,大白汾,小白汾,文公下滩、上滩,螺蛳等滩,中间殷胡子、大小白汾及文公上
滩,秋冬水涸,平坦可行,然文公大滩,黔岸形如刀削,蜀岸有文公庙一所,谼口窄狭,巨石
屹立河中,水大则浪高难行,动经累月守候,水小则岸无纤路。每船须四五十人方得吊过;螺
蛳滩亦甚危险,历台盘子、虎跳石、滋湾洞、黄连、大洪,直至二郎滩始觉宽平。故发运京
铅,宜于新龙滩起岸,从陆路运二十里至二郎滩,自二郎滩抵猿猴鸡心滩一百六十里,中间如
游洪、罗妹、虎脑、黄泥等滩,虽稍陡峻,但河宽水平,舟行无虞。总之,极险之处须行盘
运,次险及不险之地,仍用舟载。
自乾隆十一年(1746)起至十四年(1749)三月底,经运过铅三百四十七万斤,每百斤节
省银二钱一厘四毫,计节省银六千九百八十八两零。业已咨明户部,而闾井盐价亦觉渐平。现
在详请增引者多,于穷壤小民不无裨益。勘毕,当将河道情形详报在案。
幸今皇仁浩荡,河神效灵,近复饬差访查,河中除设立官渡以济行人,及民渡有关往来耕
种者,取具保结准其撑架,其余偏僻港口,非系要道,恐有奸匪暗渡,悉行禁止外,现在河
之上下,往来载物客舟,名曰锹船,约有一百有零艘,每艘可载铅一千余斤,自鱼塘顺水至
新龙滩,水脚银四两二钱,自二郎滩顺水至猿猴,每千斤水脚银四钱;若载盐,则每艘可载
九千六百斤,自猿猴上水至新龙滩,每包脚银二钱,新龙滩上水至毛台村,每包脚银三钱五
分。察此日之情形,似觉于国于民俱有成效。但他处之山,乍高乍低,石皆坚确,此河两岸尽
属高山,石独破碎而松动;他处之土,黄泥凝结,此河一带尽是黑灰沙土,土松则石易坠;兼
有居民耕种山土,人牛垦挖,石即滚下。再阅各有滩之处,旁即有小溪山沟,一遇山水陡发,
冲激沙石,填积滩路,难保开者复壅,通者仍塞也。是必定为岁修之法,每年冬令水涸之时,
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