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26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看看、走走。大方话是用“A+下”(“下”音hǎ④或hā①)的方式来表达。如普通话:让我看
            看;大方话:让我看下。

                 3.动词的特色词缀。(1)“舞舞”。加在叠音动词后表示“随便地弄一下”或动作的反
            复,有贬义。如:他把洋芋放在手头拍拍舞舞的就拿吃喽。他一天写写舞舞的,不晓得是做哪

            样。这里的“舞舞”表示动作的反复。(2)“走”。在普通话中,走只用作动词。在大方话
            中,走既可作动词,也可作介词(相当于在、到)。如:他走屋头的(他在家里,动词),他

            走板凳上写字(坐在板凳上,介词)。(3)“是”。大方话中的是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可作主
            语部分的标志词,如:他家的花是,太好看得很;你兹个人是,太不守信用得很。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1.词根后加叠音词缀。ABB式。(1)表示颜色。红东东的、黄铮铮
            的、蓝映映的、青悠悠的、绿茵茵的、白生生的、黑耸耸的、灰普普的。(2)表性状。烂朽朽

            的、新崭崭的、长甩甩的、直渺渺的、弯撬撬的。(3)表人态。蛮杵杵的、哭兮兮的、贱兮兮
            的、皮扯扯的。

                 2.四字格间接重叠式。“ABAB的”。一是形容词根加叠音后缀ABB式的变化,程度比ABB
            的减弱。如:烂朽烂朽的、 兮 兮的、水垮水垮的、吊垮吊垮的。虽然所有ABAB的式都是由

            ABB的式变化而来,但不是所有的ABB的式都可变化为“ABAB”式,如:新崭崭的并无相应的
            新崭新崭的变化形式。二是偏正AB式的变化,形容的程度也比偏正AB式减弱。如:酸臭酸臭

            的、黑红黑红的、瘦高瘦高的、矮胖矮胖的。“二A二A的”。一些单音节形容词生动形态,有
            贬义。如:二冲二冲的、二昏二昏的。“倒A不A的”。似如此又不完全如此的性状。如:倒圆

            不圆的、倒大不大的、倒长不长的。这种格式的近义变化形式是倒A不B的,其中A与B是反义
            词,性状介于A、B之间。如:倒高不矮的、倒多不少的、倒生不熟的。也有个别倒A不A的,

            A、B是反义词。如:倒憨不痴的。“A头A脑的”。描摹精神、性格、神态、长相和行为方式
            方面的形容词生动形态。如:笨头笨脑的、怪头怪脑的、神头神脑的。“A眉A眼的”。描摹神

            态、长相,有的抽象为行为方式的形容词的生动形态。如:怪眉怪眼的、斜眉斜眼的、鼓眉鼓
            眼的。A眉A眼的有些可换为A眉B眼的。如:懒眉实眼的、怪眉日眼的、瞎眉闭眼的。词根加连

            带成分的四音格此类形容词生动式由4个音节组成。第一个音节是词根语素,后3个音节是连带
            成分,有的有一定意义,有的从不单独运用,也无实际意思。表颜色,如:黑地麻聋、青□gě

            郎当、灰巴拉杵、乌焦巴弓。表性状,软把搭稀、耙郎代稀、硬□cī夺棒。表人态,如:神不
            陇耸,笑眯口1ē奢、昏头耷脑。另外,大方话的形容词重叠还有一种AA的式。此种重叠是词根

            重叠,重叠后只作谓语,不作定语,而普通话则谓语、定语都可做。如:表述脸红,大方话一
            般不说红红的脸,普通话可用或更常用红红的脸。大方话的儿语形容词重叠还有AAAA式。如:

            多多多多的、大大大大的。
                 数词的重叠形态 大方方言有单纯数词之间嵌入“打”的重叠式“A打A”的,其后要用量

            词。如:八打八个、九打九天、百打百块。如果数词是一,则变化量词之间嵌入“打”的重叠
            式。如:个打个月、斤打斤肉。所有的A打A重叠式均表示数量不少或足够。如:个打个月了,



          3712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