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323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族民歌《一颗红心向北京》,彝族月琴曲《赛马调》等6首歌曲;苗族芦笙曲《夜乐舞曲》
及彝族民歌舞蹈《芦虹彝家》、仡佬族舞蹈《毛主席像太阳》等23个音乐舞蹈节目参加贵
州省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并入编资料汇刊出版,其中《乐呵呵》《下田归来
唱山歌》、月琴曲《赛马调》、舞蹈《莎史书》《芦虹彝家》,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少数
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1978年起,遵照中央有关抢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指示,
音乐工作者按照范围广、品种全、质量高的要求,深入少数民族村寨搜集采录。历时两年
多,通过调查、录音、记谱、翻译,1980年,地区文化局从各县选送的1050首民歌歌曲中
精选850首编成《毕节地区民间歌曲集成》6册。是年,大方、黔西、毕节、赫章县的《八
月桂花香》等12首花灯调及织金,大方县的《坐谱》《梗斗抓》等60首苗族芦笙曲分别入
编贵州省群众艺术馆编辑的《贵州花灯三百首》和《贵州苗族芦笙》出版。自1981年起,
地县音乐工作者深入黔西、纳雍、织金、大方县苗寨,梳理查清6种方言土语各异,音乐
特色显著不同的苗族多声部民歌。经记谱、翻译后精选歌曲72首,编成《毕节地区民间歌
曲集成》专辑。1981年,贵州省群众艺术馆编辑《贵州彝族民歌选》出版,毕节地区的
《月亮明朗夜》《站在高山望四方》《板底芦虹山》等316首彝歌入编,占全书民歌总数
的90%;《贵州布依族民歌选》,毕节地区的《脚跨门槛就唱歌》《天上星宿排对排》等
8首民歌入编出版。1987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贵州水族、仡佬族民间音乐》,毕节
地区的《劝嫁歌》等10首仡佬族民歌入编。1986年,区内首次发掘到苗族民间乐器掸冉、
掌司、牧角、五管芦笙的介绍文章入编《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出版。1995年,毕节地区
汉、彝、苗、布依、仡佬族民间歌曲307首入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由国家
ISBN中心出版,国内外发行。毕节地区的民族民间歌曲,进入中华民族文化典籍宝库。
1997年,毕节地区苗学会编辑《乌蒙苗歌》出版,发表苗族民间歌曲109首,为首次用少
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民间歌曲专辑。
民族民间歌舞 1957年,中共毕节地委宣传部、毕节专署文教局选送威宁县彝族舞蹈《撮
衬吉》《四铜鼓舞》参加贵州省第二届文艺汇演,选送威宁县彝族歌舞《阿西里西》《芦虹
彝家》《阿波毛主席》《撒麻舞》参加贵州省第二届文艺汇演。1980年,选送大方县仡佬族舞
蹈《打亲敬酒》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获优秀节目奖。1983年,《打亲敬酒》参加贵
州省乌兰牧骑式文工队文艺调演,获优秀节目奖,并被选送参加全国乌兰牧骑式文工队文艺
调演。1984年,地区文化局选送纳雍县治昆区苗族儿童王景全参加全国金雀杯歌舞比赛,表演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夺取桂冠。1986年,织金县民族文工队排练的苗族双人舞蹈《擀冉情深》
和布依族舞蹈《索绣球》参加贵州省民间音乐舞蹈调演,分别获二、三等奖。1987年,《擀冉
情深》被选送参加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录像调演,获国家文化部、广播电视部丰收奖。是
年,大方县文化馆少儿业余艺校排练的仡佬族少儿舞蹈《响铃舞》在贵州省少儿艺术节上获表
演奖。2005年,由地区文化局邱体敏等加工编排的彝族《铃铛舞》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
奖、民间艺术表演山花奖。2007年,由赫章县选送《苗族矮桩舞》代表贵州省参加中国民族民
间歌舞精品展演暨第五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获金荷花奖。是年,由毕节地区选送的苗族舞蹈
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