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48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定和抽检任务,提供药品质量公报所需的技术数据和质量分析报告;承担药品标准的拟定、修
订和药品新产品、医院新制剂的有关质量技术考核工作;开展药品检验、药品质量等有关方面
的科研工作;指导药品检验所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质量检验机构的业务技术工作,协
助解决技术疑难问题,培训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综合上报和反馈药品质量情报信息;执行卫生
行政部门交办的有关药品监督任务。
2.药品检验技术装备。1965年前,各医药单位使用药品,由厂家自行检测;由经营单位统
一供应。卫生行政部门随时监督。各医药单位自查有无劣药和霉烂变质、过期失效的药品。有
则自行报损。1965年8月,成立毕节地区医药检所。当时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只能采用中
和法、碘量法、银量法;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只能作外观性状鉴别和简单的显微鉴别,对酊水
剂及大输液制剂作含量测定。年检40来个检品,只能作部分项目检验。1980~1986年各县分
别建立药检所,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和部分项目的检验工作。1986年以来,地区药检所有卫
生部统一装备的美国高效液相色谱仪、天津产溶出度测定仪、日本岛津紫外分光度汁、日本
奥林巴斯生物显微镜、离心沉淀器、PC1500电子计算机、生化培养箱。1996~2001年,国
家卫生部通过扶贫项目统一装备仪器有:标准检验筛、超声波清洗器、标准药筛、智能崩解
仪、箱式电阻炉、薄层制板器、智能集菌仪、智能药物溶出仪、自动永停滴定仪。随着检测
仪器的更新和增加,化学室主要开展含量测定、定性分析、毒物分析、水质分析、重量法分
析、不溶性微粒检测;生物室主要开展热原和毒性试验、卫生学检验:中药室主要开展性状
鉴别、显微鉴别、物理鉴别、化学鉴别和层析鉴别等。全所检验设备,基本能满足2000年版
《药典》所载药品的检验项目。2001~2010年,毕节地区药品检验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新技
术: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微量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微生物限度、无菌检查
中采用集菌仪检查污染菌、抗生素效价测定采用抑菌圈测量仪测定,不溶性微粒检查采用微
粒测定仪测定。
3.药品监督。毕节地区药检所不定期地监督检查各县的医药公司、药材公司的仓库和营业
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的药房、库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以及各区乡的卫生院药房,中西
医药个体户的药房。主要检查项目有:毒麻药品的管理有无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不
炮不炙药品以及霉烂药品。1965年,检查西药496批次,发现劣药28批次;检查中药550批次,
发现霉烂、变质、虫蛀、鼠咬中药饮片35批次。1966年共监督检查中药26批次。1967年检查西
药580批次,发现过期失效17批次;检查中药558批次,发现劣药35批次。1968年检查西药517
批次,发现劣药18批次;中药693批次,发现劣药25批次。1969年检查西药695批次,发现过期
药品23批次;检查中药728批次,发现劣药42批次。1970~1976年,集中人员到地区卫生所学
习。1977年5月在毕节县举办中草药片剂学习班。9月,地区举办,机制浓缩丸学习班,培训各
县医疗单位人员。1979年,深入各县检查中西药9048批次,合格5295批次,占58.5%;不合格
3753批次,占41.5%。1981年,深入33个医药单位检查药品质量。检查西药703批次,发现过
期失效药37批次,劣药15批次;检查中药1.17万余批次,发现霉烂变质11批次、鼠咬5批次、
虫蛀15批次。1982年抽派20多人深入各县,检查中药4514批次,发现虫蛀霉变237批次;检查
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