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47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未达85%的项目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113人、死亡率从1990年的156‰下降至46.8‰,超过项
目目标;发生新生儿破伤风3例,发生率1.6‰。
1994年,第一周期项目实施结束,同时争取到第二周期项目。项目执行周期为1996~2000年。
项目内容:通过项目实施,至2000年,项目县25%的家庭接受有关妇女保健、生殖保健、儿
童保健基本知识的健康教育;60%以上家庭知道如何对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常见病的
儿童进行家庭护理;采纳有关妇女卫生适宜健康行为的家庭,增加30%;88%的高危孕产妇住院
分娩;85%的新婚夫妇进行婚前检查;孕产妇死亡率下降50%,其中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下
降30%;孕产妇产前检查3次产后访视1次;低出生体重数降至全县出生婴儿数的6%以下;80%
的乡村实行母乳喂养6个月,大多数12个月;对3岁以下儿童用生长发育图进行生长监测60次以
上;全县发生率下降至1%以下;30%腹泻病例得到口服补盐治疗;全县所有育龄妇女都能得到
计划生育咨询,并有机会在3种以上避孕措施中选择一种,节育率达80%;每个乡村至少有一名
妇幼卫生人员;全县懂得妇幼卫生知识群众增加30%;5岁以下儿童肺炎、腹泻死亡率下降30%。
项目实施。1.地、县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2.进行基础调查。1996年,威宁
县抽7乡镇,19.86万人开展调查,以掌握妇幼保健现状。3.培训人员。1996年,威宁县培训乡
级人员225人,村级人员515人。1997年,省为5个项目县培训儿科师资;各项目县培训乡级人
员共415人。1998年,各项目共培训乡镇长、妇女干部、卫生院院长、妇儿保医师、卫生人员
共160人。
项目成果。通过项目实施,各县妇幼保健项目基本达到要求指标。据毕节市资料反映:1.落
实防保人员全额工资;2.针对接生员无待遇情况,市妇保站从业务经费中为接生员开展新法接生
进行补助,每接生1例,补助1元钱;3.组织巡回指导组,分片下乡指导,年达180人天次;4.实
施孕产妇建档建卡,1996年建卡率80.07%、1997年建卡率74.97%;5.产前检查,1996年80.07%,
1997年74.97%;6.产后访视,1996年76.27%、1997年72.96%;7.新法接生,1996年85.80%、1997
年84.00%;8.儿童保健管理,1996年5.33%、1997年6.85%;儿童系统管理,1996年8.22%、1997
年6.11%;9. 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率由1989年基础163‰下降至1997年的7.37‰;5岁以下儿童腹
泻死亡率由1989年基础89.00‰下降至1997年10.25‰;10.孕产妇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孕产
妇死亡率从1990年基调基础315.40/10万下降至1997年116.7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0
年基调基础156.95‰下降至1997年89.13‰;婴儿死亡率从1990年基调基础112.36‰下降至1997
年的57.59‰。
“营养监测”合作项目 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实施《营养监测》项目,以改
善学前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状况。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儿童营养不良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
30%,佝偻病、贫血下降30%,母乳喂养12月达80%;60%合理制备断奶品。毕节市被列为项目
实施县市。
妇女卫生综合项目 199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毕节市、纳雍县实施“妇女卫生综
合”项目。要求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在贫困地区有效组合卫生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
人群,使贫困人口,尤其是妇女儿童真正享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以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2910